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下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待红磷燃烧熄灭、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后看到               

(2)甲同学:用木炭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经过思考该同学向集气瓶内加入         ,再重新实验,得到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
(3)乙同学:用铁丝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4)丙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装置有点漏气 B.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C.镁条的量不足 D.镁条与空气中的其它气体发生了反应
(5)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6)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 3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下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若操作③中没有用弹簧夹夹橡皮管,其他操作步骤相同,则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有                       ,待试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将停在          mL处.

(1)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且上升到刻度“1”处(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基本不变,水不会倒流(3)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4)D(5)反应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6)③①②④   3  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1

解析试题分析:(1)如右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待红磷燃烧熄灭、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后看到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且上升到刻度“1”处;(2)甲同学:用木炭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基本不变,水不会倒流;(3)乙同学:用铁丝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4)丙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镁条与空气中的其它气体发生了反应;(5)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反应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6)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下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处,因为装置的体积为35mL,氧气的体积为35mL×1/5=7mL,故停留在3mL处;若操作③中没有用弹簧夹夹橡皮管,其他操作步骤相同,则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有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待试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将停在1ml处,因为总体积为:45Ml,氧气的体积为:9Ml,故停留在1处。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以下古代诗词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欲渡黄河冰塞穿,将登太行雪满山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C.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

你认为两种方法中合理的是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验证
方 法
现 象
鳔内含O2
 
 
鳔内含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每小格1分,共4分)

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2)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式:  
(3)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 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                          
(4)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体积的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在240℃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7分)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下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1)能证明“释放CO2”的现象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①氧化钙;②氧化钙与碳酸钙; ③碳酸钙
【进行实验】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D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③成立。
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③成立,其理由是      。他又重新进行实验,证明了猜想②成立,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成语“釜底抽薪”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用嘴吹灭蜡烛;
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⑥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①和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将下列灭火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填在横线上
(1)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_____________   
(2)厨房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___________
(3)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液降温到t1℃时,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分数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