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小明同学对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进行了实验探究.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X↑,则X的化学式是CO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应选择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2)如果实验室以柠檬酸和小苏打粉末混合后加水反应制取X气体,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选填图1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装置编号加入水的体积加入水的温度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200mL15℃a(待记录)
2200mL50℃b(待记录)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2),编号为1、2,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先加入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规格的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B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64mL,b=132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反应物(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有关,实验中小明所用的反应物量相等,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请分析小明测得该组数据a、b相差较大的可能原因温度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收集到的气体多.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将装置1反应后的液体温度升高到50℃,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根据物质的性质确定其检验方法;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实验一】(1)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X↑,反应前含有3个Na原子,11个H原子,9个C原子,16个O原子,反应后含有3个Na原子,11个H原子,6个C原子,10个O原子,故3X中含有3个C原子,6个O原子,故X中含有1个C原子,2个O原子,故其化学式为CO2;检验二氧化碳使用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故填:CO2;澄清石灰水; 
(2)实验室以柠檬酸和小苏打粉末混合后加水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装置是C,故填:B;C;
【实验二】(1)设计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故水的体积是200mL,故填:200 mL;   
(2)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可以加油层,防止二氧化碳溶解,故填: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3)根据实验1和实验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温度不同,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故填:“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
实验2温度高,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较大,而实验1温度较低,收集的气体的体积较小,说明温度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收集到的气体多,故填:温度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收集到的气体多;
(4)要证明是温度高气体溶解的小,可以将装置1反应后的液体温度升高到50℃,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故填:将装置1反应后的液体温度升高到50℃,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影响气体溶解的因素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
(2)铝比铁活泼,但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好,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氮化铝(AlN)因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被广泛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陶瓷工业等,工业上是用氧化铝、氮气、单质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lN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N2+3C$\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2AlN+3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钠、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请你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铜.
(2)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钠和氯化钡.
(3)另外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或碳酸钙和碳酸钠或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我能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②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C;
③小丽向100gt2℃的水中加入50gA物质,意外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我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A物质溶于水时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长颈漏斗;b锥形瓶.
(2)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灭火.
(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
(5)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
(6)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
物质镁条含碳0.05%的铁丝含碳0.2%的铁丝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剧烈燃烧,大量火星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是碳与氧气或熔融状态的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体积迅速膨胀,推动周围的呈熔融状态的铁及其氧化物向四周飞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研究学习小组选择“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提出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量有关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取容积相同的集气瓶(125mL),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进行编号,记录颜色消失的时间.
实验编号活性炭纯度活性炭的用量(克)消失时间(秒)
180%1.060
29.04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完成本实验,实验标号2中活性炭的纯度应该为80%
(1)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活性炭量越多,吸附效果越好
(2)反思:(1)某品牌冰箱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其说明书中写到“切勿靠近高温”,原因是活性炭具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frac{\underline{\;高温\;}}{\;}$CO2
(2)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还和那些因素有关?请你帮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表面积有关                         
实验方案:取相同质量的活性炭两份,1份颗粒较大,1份颗粒较小,分别放入容积相同的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红棕色消失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明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接着,他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发现红色褪去.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一致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溶液外)一定有Na2SO4,理由是2NaOH+H2SO4=Na2SO4+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方案】小红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硫酸,并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
方案1取样,滴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有硫酸
方案2取样,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出现气泡有硫酸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仔细研究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后,认为方案1无法验证小红猜想的正确性,理由是硫酸钠和硫酸都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
【拓展迁移】大家讨论后,按正确方案进行操作,确认了溶液中有硫酸存在,由此可知,在分析化学反应结束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到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到反应物是否过量.若反应所得溶液的PH=7,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粒子有Na+\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加热试管(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烧瓶中的液体变浑浊.
(2)根据上述现象,小静同学认为该现象无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在排除上述可能后,兴趣小组又对实验结束后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③:溶质是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反应的方程式
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我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