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逍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洛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

Na2CO3溶液

B.

MgCl2溶液

C.

KNO3溶液

D.

酚酞试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只能有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与原子质量

  C.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年,广州“镉大米”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小明同学查阅了镉的相关信息:①镉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ⅡB族.②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有韧性和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③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镉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对镉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一个镉原子中有48个质子

C.镉原子示意图中X=18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2)归纳镉单质的化学性质  

(3)“镉大米”主要出现在河水、土壤遭到镉污染的地区,消除“镉大米”需要从源头治理.目前河水治理的方法是:把适量Na2CO3投入被Cd2+污染的河水中,形成CdCO3沉淀,以降低河水中Cd2+的浓度.

①若某河段主要含有氯化镉,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25℃时,CdCO3的溶解度为2.8×10﹣6g,则1L河水中含Cd2+的质量为  mg(河水密度为1.0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mg).国家要求水中Cd2+的含量的标准≤0.005mg/L,用Na2CO3处理的河水  (填“是”或“否”)达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物质或溶液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可行的是()

  A.氧化钙(碳酸钙)                      加水、过滤

  B.氯化亚铁(氯化铜)                    加足量铁粉、过滤

  C.硫酸(硫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钡试剂、过滤

  D.盐酸钾(氢氧化钾)                    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AgNO3溶液与NaNO3溶液

分别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纯铝和硬铝

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观察木条能否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uSO4溶液(H2SO4

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先加足量水,然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家最近在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子

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碳原子,“

代表氢原子。

请补充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6O25CO2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