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Na2CO3溶液呈碱性 |
B |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没有明显现象 | NaOH和盐酸不反应 |
C |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 木条熄灭 | 该气体一定是CO2 |
D |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 快速产生气泡 |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B、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
B、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而不是NaOH和盐酸不反应,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CO2,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
D、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是因为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MnO2不能增加O2的产量,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别聚乙烯与聚氯乙烯 | 分别将两种塑料灼烧,闻气味 |
B | 比较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盐酸中,观察现象 |
C | 区别天然气与一氧化碳 | 分别点燃两种气体,检验燃烧产物 |
D | 判断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 对比高锰酸钾固体在冷、热水中溶解的快慢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 |
B. | 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 |
C. | 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 |
D. | 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NH4HCO3$\frac{\underline{\;\;△\;\;}}{\;}$NH3↑+CO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食盐水(pH≈7) | B. | 牙膏(pH≈9) | C. | 肥皂(pH≈10) | D. | 米醋(p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
B. | 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 |
C. |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 |
D. | 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