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每个公民都应该爱护水资源,现在就防止水体污染的方面,请你提出两条有效、可行的建议.
(1)
 

(2)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了水体污染,要防止水污染,可以从生活常识做起.
解答:解:减少水体污染,可以从控制污水的排放做起,所以本题答案为:减少使用含磷洗衣粉,工厂废水处理再排放;
故答案为:
(1)减少使用含磷洗衣粉;(2)工厂废水处理再排放.
点评:知道了水污染的途径,就要了解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
 
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
 
而生成了固态的
 
,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玻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
 

③此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2)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
 

①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
 

②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4)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多数只与氧气反应,也有不同的,如镁在空气中燃烧不公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图2是测定空气中燃烧氧气含量的装置图,燃烧匙内放入红磷,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5

(5)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在不改动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
 

(6)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实验后,集所瓶中进入的水量应该
 
(填“大于”或“小于”)用铁丝也不能完成实验,请你总结该实验所用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吸入“笑气”会使人发笑,该气体由氮、氧元素组成,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它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活中常用CaC2固体和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化学式:C2H2),同时还生成一种碱.则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可作燃料.若用如图装置收集乙炔,则瓶中应该先装入
 
(填物质名称),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同时也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2B、Cl
C、KD、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写出由丙生成乙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食品保鲜的办法B灭火实例与原理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日常物质的区别D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亚运火炬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丙烷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8
C、丙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1个原子、还能表一种物质的是(  )
A、HeB、H2
C、2FeD、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