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⑥原子核⑦中子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①②⑤,其中②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原子核和④构成的.
(2)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③数,故属于同种元素.

分析 (1)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以及原子的结构进行解答;
(2)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的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2)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故答案为:
(1)①②⑤;②;④;
(2)③.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原子的概念、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铁 B. 磷 C. 银 D. 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为监测海岸边海水的水质,环保部门在一家水产品加工厂附近水域进行采样监测.共选取10个地方采集水样,以最靠近工厂的6号采样点为中心,依次向两边等距离采样;分别检测水样中浮游植物的数量,以及磷(P)和氮(N)的质量分数,数据见图甲.为对水样做进一步研究,工作人员将这10个水样中的浮游植物过滤掉,然后在各水样中加入等量(以附近清洁海水中所含浮游植物的数量为标准)的浮游植物;然后,每种水样分别在加入等量的氮养分、磷养分和不加养分等3种条件下进行培养,最后分别检测统计这些水样本中浮游植物的数量(个/ml),结果见图乙.

根据上述研究工作和数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水中氮的含量极低B.工厂排放的是含磷的污染物
C.此处的浮游植物生长最需要 PD.此处的浮游植物生长不需要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现有化学反应:xC2H6+yO2$\frac{\underline{\;点燃\;}}{\;}$zCO2+wH2O,化学计量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y=2z+wB.3x=2wC.2z=xD.2x=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四种元素A、B、C、D的相对位置,已知B元素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C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
(3)写出B元素组成的单质与D元素组成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探究实验:

(1)在进行甲实验时,判断反应恰好完全的实验依据是B.
A.溶液中的OH-离子刚好与加入的H+完全结合
B.溶液的颜色刚好变为无色
C.溶液的颜色刚好变为蓝色
D.溶液的pH刚好等于7
(2)取实验乙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加Na2CO3溶液,并用pH计测出溶液的pH值,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在未加入Na2CO3溶液前,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3)图丙中,ab段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c点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NaCl(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的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变成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上,馒头会(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碘状态的变化,实质是构成碘的分子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碘盐中含有碘酸钾,它不能使湿润的馒头变色,碘和碘酸钾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加碘食盐中不存在碘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实验室有两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1),左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右瓶是敞口放置的30%的NaOH溶液.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Ⅰ.甲同学对左瓶标签残缺的溶液展开研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A.(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①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②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
溶解度g361092159.6
【得出结论】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HCO3
【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Cl.
(2)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该溶液是Na2CO3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Ⅱ.乙同学对右瓶敞口放置的溶液展开研究:
(1)乙同学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及溶液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对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反应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或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b.将步骤a所得的液体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或CuSO4溶液)酚酞变红(或产生蓝色沉淀)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实验步骤a中加入的试剂必须足量的原因是:完全除去Na2CO3
【拓展探究】乙同学又尝试通过实验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方案如下:
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a(OH)2或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操作,即可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
Ⅲ.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他取14.6g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不含水)于锥形瓶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N点的溶液表示氢氧化钠被恰好完全反应
B.PQ段(不含P点)溶液的pH<7
C.NP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a的值为210.2
D.该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NaCl;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水的体积所加物质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50mLNH4Cl15
实验250mLCaCl228
实验350mLNaCl21
实验450mL22
【数据分析】(1)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NH4Cl.
【反思评价】(3)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AB.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