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道尔顿和汤姆生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D.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4000万种

分析 根据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的研究得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进行解答;
根据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考虑;
根据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进行解答;
根据人类发现和合成材料的种类来分析.

解答 解:A、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的研究得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得出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B、最早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并排列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故正确;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故错误;
D、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000万种,到目前已超过3000万种,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化学反应Na2S2O3+4Cl2+5H2O=2NaHSO4+□X 中,生成物X的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关于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HClB.X中氯元素质量分数大于50%
C.加水稀释X溶液时其pH变小D.X溶液可用来除铁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急措施是(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NaHCO3B.NaClC.CaOD.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以下是某同学进行的两个关于金属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前需对镁条进行打磨,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氧化镁等杂质.
(2)检查图1 装置的气密性
(3)将镁条放入锥形瓶中,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生成的热量会随之散失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不变.
(4)观察注射器活塞运动变化情况,绘制出注射器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2 所示.
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减小; t2~t3时间内注射器内气体体积逐渐减少的原因温度降低,气体体积减小.
【实验二】探究实验一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1)甲同学用pH 试纸测定充分反应后锥形瓶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 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酸性(选填“酸”、“碱”或“中”).
甲同学:猜想Ⅰ:盐酸过量,使溶液pH 小于7;猜想Ⅱ:溶液pH 小于7.
为验证猜想Ⅱ,甲同学测定了该溶液的酸碱性,显弱酸性.
(2)乙同学重复甲同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pH 大于7,发现实验与甲同学实验不同的是,反应后的锥形瓶中镁条有剩余.乙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乙同学为验证猜想,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条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热)═Mg(OH)2+H2↑.
【拓展延伸】中和反应也会放出热量.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的稀盐酸、温度计…
【实验过程】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mL02468101214161820
溶液温度的变化
(△t)/℃
05.29.612.016.018.216.715.714.713.712.9
(1)试在图3中绘出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稀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图.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3)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20%的盐酸进行滴加,结合对上述曲线分析,大胆猜想新曲线最高点的位置(不考虑密度比热容及热量散失等影响因素).
①横坐标及猜想理由:5,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所需20%的盐酸的体积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②纵坐标及猜想理由:大于18.2的值,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实验总质量比原实验小,所以△t最大值大于1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潜艇中的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中第③种方法最好,(填序号)
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写反应式)
优点:常温下就能进行,操作简单;能将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变为呼吸所需的氧气(合理即可).(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变红色.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能够加快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不污染环境.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湿润的石蕊试纸都变红色,不同变化是下面的石蕊试纸先变红色,上面的石蕊试纸后变红色,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在大试管底部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在支管口放燃烧的木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人类面临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合理用水,开发水资源是当务之急,下列措施中不合理不可取的是(  )
A.将城市污水排放到农村,灌溉农田B.适度开采地下水
C.将污水处理后重新使用D.研究、开发海水淡化新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要提前向锥形瓶中放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这样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二氧化锰在这一反应中是(  )
A.催化剂B.反应物C.氧化剂D.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