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俗语说明(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的体积在变大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在变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
(2)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不能,因为如果利用硝酸钡溶液,则会带入杂质硝酸钠;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取上层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钠已除尽;
(4)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③、④操作顺序能否交换,其理由是不能颠倒,这是因为如果颠倒顺序,则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无法除去;
(5)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不严密,这是因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是足量的,会导致过量的碳酸钠无法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化学与抗震救灾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放射性物质泄漏.核泄漏造成放射性碘-131可能被附近居民吸收,引发人体疾病.

(1)碘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题图1,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有CD(填序号).
A.碘属于金属元素       
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碘的原子序数为53     
D.碘的元素符号是I
(2)民间传言食用碘盐能防辐射,因而出现一些地方公众盲目抢购碘盐的情况.图2是某超市销售的一种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说明.请回答:
①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②世界卫生组织提醒:成人每天服用量约为90mg的碘元素,可减少人体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从而有效防止核辐射.假每人每天食用5g上述碘盐,则每人每天最多能从碘盐中吸收0.1mg碘,所以仅食用碘盐不能(填“能”或“不能”)防止核辐射.
(3)在部分地区发生抢购食盐的风波后,我国政府及时发布公告:日本核事故对我国海域污染可能性极小,且我国大部分食盐来自内陆盐湖.已知某地盐湖含丰富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如图3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40℃时,在100g水中溶解50g硫酸钠,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2)t℃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饱和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欲从湖水中获取氯化钠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填“蒸发溶剂”或“冷却降温”)的方法.
(4)福岛核电站爆炸后散发出具有放射性的${\;}_{53}^{131}$Ⅰ(质子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在8.3天后会转变成${\;}_{53}^{127}$Ⅰ,不再具有放射性,所以对我国沿海盐业生产影响不大.${\;}_{53}^{131}$I和${\;}_{53}^{127}$I两者的关系是①.
①同种元素      ②同种物质      ③同种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而是在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并溶解在血液中.葡萄糖在体内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供给人体生命活动.
①从化学变化的角度看,在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淀粉酶的作用是催化,水的作用是水解
②葡萄糖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C6H12O6+6O2$\frac{\underline{\;酶\;}}{\;}$6CO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在化学工业中用途广泛.氨气的合成反应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①图中的属于单质(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该反应所属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②根据物质变化的微观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③(填序号).
A.元素的种类   B.原子的质量   C.分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④工业上常用氨气来处理有毒气体NO2,反应原理是8NH3+6N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00℃}$7x+12H2O,其x的化学式是
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60℃时,将40g 甲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007年12月22日,沉没在苍茫海水中800多年的中国古沉船“南海一号”的“惊艳一浮”,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它既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实证,又推动了中国水下考古学科的建设.据保守估计,其上载有6万至8万件文物,在已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铁锅、梳篦等物品.
(1)中国的陶瓷举世闻名,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中国的铁锅源远流长,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推崇,原因之一是由于铁锅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若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症;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元素.
(3)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2+CO2+H2O═Cu2(OH)2CO3;根据铜绿的组成判断,若要除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的试剂为HCl(填化学式);
(4)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破碎的瓷片与淤泥混杂在一起.为使这些宝贵的文物不流失,请你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法获得这些碎瓷片:用网眼小于碎瓷片的铁丝筐将混有淤泥的瓷片浸入水中旋转,然后取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建筑物的建设体现了环境理念.
(1)大楼的屋顶用到以下材料:a.玻璃;b.铝板;c.塑料.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c(填字母).
(2)下列做法能体现“低碳、环保”理念是abc(填字母).
a.采用镂空设计,提高采光率       b.显示屏采用LED节能
c.屋顶防水材料选用光反射率大的新型塑料代替沥青油毡
(3)大楼使用钢架结构:①钢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钢铁与氧气(空气)和水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在钢铁表面采用在钢铁表面喷涂油漆方法可以防止钢铁生锈.
③回收废钢铁的目的是a(填字母)a.节约金属资源;b.防止钢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酸(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2H2O$\frac{\underline{\;\;△\;\;}}{\;}$CO↑+CO2↑+3H2O,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CO.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试管炸裂;
②B装置的作用除去二氧化碳(CO2).
(2)乙同学为了验证草酸的分解产物,设计了四个方案,分别将混合气体(包括水蒸气)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试剂:
A.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
B.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
C.石灰水、无水硫酸铜、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
D.无水硫酸铜、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
其中正确的方案是D.
(3)丙同学按下列装置利用草酸分解产生的CO测定某种铁的氧化物的组成.

①丁同学认为去掉A装置,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他的观点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理由是生成物中的CO2会影响测定结果.而戊同学认为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应在D装置后再增加尾气处理装置(点燃、收集等)装置,若无此装置,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否 (填“是”或“否”).
②当C装置中铁的氧化物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的质量为11.2g,同时测得D装置的质量增加13.2g,则该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