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 B. 用食盐制得纯碱
C. 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 D. 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久置的镁条做实验时,需要用砂纸把表面的灰黑色打磨掉,直到露出光亮的银白色.实验小组同学对镁条表面“灰黑色外衣”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表面“灰黑色外衣”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Ⅰ.是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
Ⅱ.是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黑色碳单质.
Ⅲ.根据铜锈的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推测镁条表面的“灰黑色外衣”是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得到的碱式碳酸镁.
同学们经讨论,从颜色上否定了只含有氧化镁,因为氧化镁是 .
【查阅资料】
①碱式碳酸镁的性质有:受热可分解;常温下能与稀硫酸反应.
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但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并生成CO2、SO2和H2O.
同学们认为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三种产物的共同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进行实验】
(1)同学们用久置的镁粉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 验 装 置 | |
实 验 现 象 | ①无水硫酸铜粉末逐渐由白色变为蓝色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结 论 | 久置的镁粉中除镁元素外,还含有的元素是 久置的镁粉中含有碱式碳酸镁 |
(2)同学们发现,经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镁粉会突然“噗”地燃烧起来,出现红热,很快停止,并有黑色固体粘附在试管壁上.
①将试管取下,冷却后加入足量稀硫酸,大部分固体溶解,并有气泡出现,但黑色固体没有消失.请写出有气体生成的一个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②将实验①试管中的混合物进行 (填操作名称),除去其中溶液,向黑色固体中加入浓硫酸,加热.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得澄清溶液并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实验(2)说明,镁在CO2中可以燃烧,生成了碳单质.
【实验结论】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实验小组认为镁条表面“灰黑色外衣”中含有碳和碱式碳酸镁.
【反思与评价】
有的同学提出,实验(2)不足以证明镁条表面“灰黑色外衣”中含有碳,他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你想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做法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提倡电动车出行 B.燃放烟花爆竹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废弃的金属镁、铁、铜制取重要化工原料MgSO4的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 ;金属B是 。
(2)操作a的名称是 ;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 (填序号)。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O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取用大理石时应选用的仪器是 。
(4)氨气(NH3)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通过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右图),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组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某组物质可能是 (填编号)。
A.水和浓硫酸 B.水和氯化钠固体
C.水和硝酸铵固体 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5)小王和小李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①小王先关闭b,打开a、c、d,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慢滴入,A中缓慢出现气泡,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②小李认为若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接下来的操作是 ,此时观察到C装置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