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里分别用稀硫酸和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甲同学发现开始时有少量气泡冒出,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原因是________.乙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无浑浊现象出现,原因是________,后来石灰水稍有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H2SO4和CaCO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HCl与Ca(OH)2发生反应,所以开始无浑浊现象;Ca(OH)2与CO2反应产生CaCO3沉淀,所以有浑浊现象,之后,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可溶,所以又变澄清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泸州)某Na2SO4溶液中可能混有NaOH和Na2CO3两种物质,为证明NaOH和Na2CO3的存在,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自主探究实验: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Na2CO3存在.
乙同学认为:(1)不正确,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2)①也不正确,理由是
氢氧化钡可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氢氧化钡可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乙同学认为按以下方案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
第一步: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
稀盐酸
,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Na2CO3存在,产生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第二步:③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氯化钙
氯化钙
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显红色,说明有NaOH存在.
经大家讨论研究确认,乙同学的方案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6、甲、乙两同学在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对“如何判断酸碱溶液恰好中和”展开了讨论.请你对他们在探究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甲同学提出:可以应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乙同学提出:可以根据反应是否有水生成进行判断.
上述意见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同学的意见.
错误的是
同学的意见.(选填“甲”或“乙”)
(2)两位同学共同对甲同学提出的“应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在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方案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
再逐滴滴加盐酸,预期在完全反应时,溶液会变为
色.
根据化学实验中“反应现象必须明显”的设计原则:你认为要判断酸碱溶液恰好中和,应该选用
石蕊
试液作指示剂.
(选填“石蕊”或“酚酞”)
(3)甲、乙两位同学在盐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多次测定溶液的pH,并据此画出如右图的曲线,请你回答:
测定溶液的pH必须使用
PH
试纸.
图中a点表示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滴加的NaOH溶液体积为V2mL时,
溶液的pH
大于
7 (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4)两位同学经过讨论,达成共识.他们又根据“在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的原理,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请你对该实验进行一种推测,填写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位同学要选用该图中的装置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试回答:
①分液漏斗中应该加入的物质是
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②甲、乙两位同学在制取氧气时,选用了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但其收集装置不同,通过对比知道,甲收集的氧气比乙纯.则甲选
E
E
装置收集,乙选
C
C
装置收集.
③甲选择该装置收集的依据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不易溶于水
,如何知道已集满了一瓶氧气?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时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时

④甲同学在开始实验时,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可收集装置中并没收集到气体,其原因是
装置漏气
装置漏气

⑤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据此,他们应该采用的安全方法是

Ⅰ、控制液体流速;Ⅱ、用体积小的锥形瓶;Ⅲ、加热反应物
(2)若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B、F、G).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②若各装置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请画出.
③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理论值(水的体积测量准确),你认为原因是
可能是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合理均可)
可能是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合理均可)

④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
变大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以下2小题选做1题,若两题都做,则以第(1)小题记分)
(1)甲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回答问题:操作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变红
变红
,操作②的过程中要不断
振荡
振荡
,(填操作名),操作③后管内溶液pH的一定等于7
不是
不是
.(填是或不是)
(2)乙同学也设计完成了另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够发
生化学反应.并伴随能量变化,在盛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每滴2滴测一次pH直到盐酸过量.插入温度计测试反应后溶液温度.
①实验中溶液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大于7逐渐变到小于7
由大于7逐渐变到小于7

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后溶液温度
升高
升高
.(升高或降低或几乎不变)
③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中,哪一位同学的实验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甲、乙两位同学在学习甲烷性质时,发现甲烷与氢气和一氧化碳性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等.但H2和CO具有还原性,那么甲烷有没有还原性呢?
【假设猜想】甲同学:甲烷没有还原性
乙同学:甲烷有还原性,并对甲烷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提出了下列假设:
假设1:Cu、CO2
假设2:Cu、CO、H2O
假设3:Cu、CO2、H2O
假设4:Cu、CO、CO2、H2O
其中假设
1
1
不合理,理由是
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步骤】(假设药品都是足量的)为了判断假设的合理性,乙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

①分别称量装置A、B、C的质量
②再次分别称量装置A、B、C的质量
③向玻璃管中装入CuO通一段时间的CH4
④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H4至冷却到室温
⑤缓缓通入足量的CH4,加热装置A,使其充分反应
甲同学认为还缺少一个步骤,缺少的步骤是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⑥①③⑤④②
⑥①③⑤④②
(填序号).
【进行实验】乙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①装置A中的黑色粉末变红;装置B中白色粉末变蓝;装置C中石灰水变浑浊
②称量数据如表所示.
A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 装置B的质量 装置C的质量
反应前 150g 156.6g 256.8g
反应后 147.2g 158.4g 257.9g
【现象分析与数据处理】
根据装置A、B、C中的现象可推知,CH4与CuO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依次是
Cu H2OCO2
Cu H2OCO2

【实验结论】
①CH4
(填“有”或“没有”)还原性.如没有,不作答;如有,则乙同学的假设
4
4
正确,原因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3g,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2g,C:H=3:2而甲烷中C:H=4:1,因此还生成C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3g,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2g,C:H=3:2而甲烷中C:H=4:1,因此还生成CO.

②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2CH4+7CuO
  △  
.
 
7Cu+4H2O+CO+CO2
2CH4+7CuO
  △  
.
 
7Cu+4H2O+C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