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① | 点燃足量的木炭,分别放入250mL的集气瓶中,迅速盖紧胶塞. |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
② |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K. | A、B均无明显现象. |
③ | 关闭K,分别将2mL的溶液滴入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打开K. | A中部分水倒吸入集气瓶中,B中水不倒吸. |
④ | 将装置B中的集气瓶放在盛有冰水的水槽中. | 部分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
分析 点燃条件下,木炭能够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温度升高时,气体压强增大,温度降低时,气体压强减小;
碳酸钙和稀盐酸负影视城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 解:【实验I】
点燃足量的木炭,分别放入250mL的集气瓶中,迅速盖紧胶塞,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实验分析:向B中集气瓶内滴加饱和NaHCO3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K,水不倒吸的原因是:瓶内的气体没有被饱和NaHCO3溶液吸收,瓶内压强不变.
故填: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瓶内的气体没有被饱和NaHCO3溶液吸收,瓶内压强不变.
【实验II】
Ⅱ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浑浊,可知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溶液浑浊的反应是:CO2+Ca(OH)2=CaCO3↓+H2O;
通常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有:CaCO3+2HCl═CaCl2+H2O+CO2↑,或Na2CO3+2HCl═2NaCl+H2O+CO2↑,在观察到Ⅰ中仍有大量气泡产生时,Ⅰ中不断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大,打开止水夹b,关闭止水夹a,Ⅰ中的稀盐酸被压入B中,Ⅱ中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固体会慢慢减少,并有气泡产生;
【反思拓展】通过上述两组实验可以归纳出,导致密闭装置内压强变化的因素有物质的状态;装置内的温度,装置内气体的分子数目.
故填:CO2+Ca(OH)2=CaCO3↓+H2O;Ⅰ中液体被压入II中,Ⅱ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产生气泡;abc.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 溶液依然为红色 | 不是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该反应的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5ml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 | |
实验三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镁+氧气→氧化镁 | B. |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 ||
C. | 过氧化氢→水+氧气 | D. |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