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用管口字母表示)
(2)某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g;所用HCl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的用量为20mL(假设9.125%、18.25%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g/cm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提出问题】:影响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做出猜想】:
猜想一:大理石规格;猜想二: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猜想三:实验温度.
【实验设计与实施】: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
编号
T/℃大理石
规格
HCl的
质量分数
完全反应
的时间/s
实验目的
25粗颗粒18.25%160(Ⅰ)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210
35粗颗粒18.25%60
100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盐酸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剧烈..

分析 (1)
①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解答;
②根据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c→b→d,G装置内导管,气体从c进入能排水解答;
(2)本题利用了控制变量法来探究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在保持其它量不变的情况下,只能控制一个变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注意配平和气体符号;通过实验探究,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
(1)
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若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c→b→d,G装置内导管,气体从c进入能排水;
(2)提出假设: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规格、反应温度有关;
【实验探究】: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因此其它量不变,只改变盐酸的质量分数;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因此其它量不变,只改变大理石规格;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比较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盐酸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剧烈.
答案:
(1)①2KClO3$\frac{\underline{MnO_2}}{△}$ 2KCl+3O2↑,②abcd.
(2)【做出猜想】实验温度;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编号T/℃大理石规格HCl的质量分数
25粗颗粒9.125%
25细颗粒18.25%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盐酸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剧烈.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氧气的名称、了解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以及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正确有关书写化学方程式,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我市在“三创”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一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已知S-诱抗素分子的化学式为C15H20O4请回答:
(1)s-诱抗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0:4.
(2)S一诱抗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4.
(3)S一诱抗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酒B.白醋C.牛奶D.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现有物质①纯碱; ②锌粒;③硝酸钾;④氧化铝;⑤尿素,请按要求填写: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Zn(填写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是Al2O3(填写化学式),属于盐的是①③(填写序号),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③⑤(填写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BaCl2+Na2CO3=B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B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Ba(OH)2溶液呈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HCl、BaCl2(用化学式表示,酸碱指示剂除外,下同);
(3)丙同学将Na2CO3溶液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B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同一化合物中,金属一定显正价,则非金属一定显负价
B.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C.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化学性质相同
D.两种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当A中含少量B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NaOH溶液与KOH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一盏废旧台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它进行观察分析并完成相关实验.
(1)小明发现台灯的铁螺丝钉表面已经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红发现铝箔反光片呈银白色,无锈迹,原因是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生成该氧化膜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