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吸收水.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①11:80,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②1:8.
【分析交流1】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在D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干燥管.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成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2】红色固体a中含 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不影响(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Cu2O;猜想②是:Cu2O和Cu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反应后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 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个猜想成立.
【拓展探究】他还需要称量反应后红色固体和玻璃管的总质量.

分析 根据锌能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根据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根据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不影响对水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玻璃管的质量,反应前后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都已经称量,如果再知道生成水的质量,就可以确定红色固体a的成分进行分析.

解答 解:【设计方案】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
【实验探究】用此数据算得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6g,氢元素的质量是1.82g-1.6g=0.22g,则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0.22g:1.6g=11:80,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
【分析交流】因为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进入了干燥管,影响了结果,所以应该在D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干燥管,这样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中;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不影响水测定结果,因为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固体的成分无关;
【提出猜想】氧化铜、铜都是红色的,所以猜想②应该是Cu2O和Cu;
【拓展猜想】因为完全反应后铜的质量通过称量可以计算出来,如果知道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反应生成铜的质量,再和通过称量计算出的铜的质量比较,就可以确定固体的组成,因此还需要称量反应后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质量.
【定量分析】设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则完全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为X,
Cu2O+H2SO4=CuSO4+Cu+H2O
 144            64
 3.6g           x
$\frac{144}{64}$=$\frac{3.6}{x}$
x=1.6g
与得到的红色固体2g不符,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和铜.
所以猜想②成立.
故答案为:【设计方案】Zn+H2SO4═ZnSO4+H2↑;吸收水;
【实验探究】11:80,1:8;
【分析交流】在D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干燥管;
【分析交流】不影响;
【提出猜想】Cu2O和Cu;
【拓展猜想】反应后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质量.
【定量分析】猜想②.

点评 通过计算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这是近年来常考的内容之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仔细领会、全面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下雨时,在雷电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发生如下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上述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在雷电作用下,氮分子破裂成氮原子,氧分子破裂成氧原子,每一个氮原子和每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一氧化氮分子;
(3)请你写出上述变化(在雷电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N2+O2$\frac{\underline{\;雷电\;}}{\;}$2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
ACO2(CO)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稀酸洗气、制气、收集气体
BCaO(CaCO3足量蒸馏水过滤、蒸发
CNaCl溶液(MgSO4溶液)适量BaCl2溶液过滤
DFeCl2溶液(CuCl${\;}_{{\;}_{2}}$溶液)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符合规范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等到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原集气瓶容积的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儿童若患佝偻病,主要缺少的元素是(  )
A.KB.CaC.NaD.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多彩的化学物质世界
Ⅰ、碳的世界丰富多彩.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图1)

关于它们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填字母序号).
A.属于同一种物质    B.化学性质相同
C.物理性质相同      D.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于表彰首次剥离出单层石墨的科学家.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如图2).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C(填字母序号).
A.石墨烯属于有机物            B.石墨烯的硬度大于金刚石
C.石墨烯能导电                D.石墨烯中碳的化合价为+3
Ⅱ、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中最庞大的家族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写化学式).
(2)碳化钙(CaC2)俗称电石,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和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2H2↑+Ca(OH)2
(3)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3).
①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的原因是CO2+CaO=Ca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上述设想的优点有AB(填字母序号).
A.原料可循环利用    B.有效利用太阳能      C.可全天候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固体混合物由镁和氧化镁组成,取该混合物3.2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A.2.4gB.0.8gC.1.6gD.1.2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水乃生命之所系,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你参与下列有关问题的讨论:
(1)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这种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3)区别硬水和软水时,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