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 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B. 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 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改变
D. 在任何变化中原子核都不会发生改变
A 【解析】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故物理性质也一定改变了,正确;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比如物质发生的三态变化,物质的性质改变了,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C、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得失而形成的,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会发生改变,错误; D、在有些变化中,原子的原子核可能发生改变,比如核的裂变就发生了变化,错误。...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4.3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练习 题型:单选题
在炼钢中会发生如下反应:2FeO +Si2Fe + SiO2,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
A. FeO B. Si C. Fe D. SiO2
B 【解析】 试题还原剂在反应的得到氧,被氧化,使其它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分析反应:2FeO +Si2Fe + SiO2,Si在反应中得到了氧,充当还原剂,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 题型:推断题
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E____________;Q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硫+氧气二氧化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解析】 A、B、C、D、E、F、G、H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 A为暗紫色固体,A是高锰酸钾,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B是氧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C、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C、D为锰酸钾、二氧化锰中的一种,D和E,能转化为D、F、氧气,D在反应没有改变,D可能是催化剂,E...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 题型:单选题
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 4:1 B. 1:5 C. 1:4 D. 5:1
C 【解析】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约为20%,氮气体积分数为78%,约为80%,所以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20%:80%=1:4。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让我们感受一下“化学生活”吧!
(1)图 A:南海盛产鱼虾,鱼虾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填序号)。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2)图 B:步入公园,花香四溢,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__的性质。
(3)图C和图 D 是环卫工人在公园内捡到的两种垃圾瓶罐,其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填字母序号)。
(4)我们尝了一勺汤,就知道整碗汤的味道,这体现了溶液具有均一性。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填序号)。
①味精 ②食用油 ③糖 ④面粉
B不断运动D①③ 【解析】 (1)鱼虾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填B;(2)步入公园,花香四溢,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故填不断运动。(3)塑料饮料瓶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D;(4)味精以及糖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故填①③。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用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P2O5能与H2O反应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
(3)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4P + 5O2 2P2O5①中b处白磷不燃烧,②中b处白磷燃烧ABC 【解析】 (1)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 + 5O2 2P2O5;(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①中b处白磷不燃烧,②中b处白磷燃烧;(3)五氧化二磷对环境有污染,湿棉花可以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烧杯中的热水可以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用锌片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呈现“铁树开花”的美景(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铁制品在喷漆前需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Zn + CuSO4 === ZnSO4 + Cu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解析】 (1)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 + CuSO4 === ZnSO4 + Cu;(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1.1生活与化学每课一练 题型:简答题
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希望你从衣、食、住、行、农、林、医或药等方面中,任选出4个方面,简要地说出化学的用处。
示例:农:合理施用尿素等氮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纤维的发展,使人们穿上了各种漂亮的化纤衣服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使食品外观更加美丽,更芳香也干脆化学药品的使用,保护了人类的身体健康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使用,建起高楼大厦,改善了人们的住房环境 【解析】 (1)衣:现在人们身上穿的尼龙,化纤制品很多,化学纤维的发展,使人们穿上了各种漂亮的化纤衣服;(2)食:杂交的食物营养高,品种多;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1.2物质的变化每课一练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米酒发酸 B. 钢铁生锈 C. 碘的升华 D. 动物呼吸
C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A、米酒发酸的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钢铁生锈的过程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碘的升华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D、动物的呼吸是缓慢氧化,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