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南北两极冰川融化B.江河中沙石迁移
C.地下石油的形成D.天上云雨转移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南北两极冰川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江河中沙石迁移只是位置的移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地下石油的形成是经过非常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的,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天上云雨转移只是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图所示的一格,对其中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g
C.钴原子中有27个中子D.“CO”和“Co”表示的意义截然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经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m 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v mL.
④计算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A中有气泡产生;写出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原因是: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4)判断实验步骤③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滴入稀硫酸,A中不再有气泡产生.    
(5)叙述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方法: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样,溶于水,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6)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定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理由是氢氧化钠样品中除了碳酸钠,还有水.
(7)取10g变质的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向烧杯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则反应结束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是107.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对下列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或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解释
A春暖花开,香气宜人分子在不断运动
B洗洁精清洗餐具上油污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铁制品在潮湿地方易生锈铁生锈过程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D活性炭用作冰箱去味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根据如表信息,完成表中空格:
化学符号2H2N2Mg2+H2O2CO32-2H2
符号的
意义
2个氢原子2个氮分子镁离子2个碳酸根离子2个氢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是指(  )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C.pH<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我国某些地区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大气中SO2等污染物增多有关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节约石油资源,促进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纯棉和羊毛
B.用活性炭头吸附降低水的硬度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粗盐为原料生产碳酸钠的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粗盐提纯
粗盐(含少量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经净化得到食盐水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1)写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2NaCl+CaCO3↓.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NaCl、Na2CO3和NaOH.
(3)调节溶液pH,若使用酚酞溶液为指示剂,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由A(填标号)变化时,说明溶液呈中性.
A.红色至无色      B.无色至红色    C.红色至紫色
(4)流程中不用硫酸调节溶液PH的原因是会带入新的杂质.
【步骤二】制碳酸氢钠
用氯化钠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可制得碳酸氢铵(NaHCO3).
反应原理:NaCl+NH4HCO3═NaHCO3↓+NH4Cl
NaCl、NaHCO3 和NH4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相同条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0℃<t<20℃.
(2)20℃时,向100g 水中加入11.7g 的NaCl和15.8gNH4HCO3恰好完全反应,理论上可生成NaHCO3的质量是多少?实际上从溶液中析出NaHCO3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g )
(3)分离从溶液中析出的NaHCO3固体应选择图3中的甲
(填“甲”或“乙”)装置,该分离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写出图3中玻璃仪器a 的名称:漏斗.
【步骤三】制碳酸钠
碳酸氢钠加热后可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