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学生实验的正确程序是(  )

①及时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②预习实验内容 ③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④查对实验仪器和药品是否齐全 ⑤拆开实验装置,做好清洁

A. ②④③⑤① B. ②③④⑤①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⑤③④①

C 【解析】 学生进行试验时首先要在进行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原理、步骤和使用的仪器,然后检查对实验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开始实验时,要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时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拆开实验装置,洗涤仪器,清理试验台.故C的操作正确.故选C 试题根据学生实验的步骤,结合实验前的预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操作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C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 根据常见离子的检验和物质鉴别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A、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能,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抽丝灼烧,闻气味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碳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____;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 (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_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_____

2H2O22H2O+O2↑ 在一段时间内能持续提供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 生成黑色的固体 3Fe+2O2Fe3O4 气态 如果导气管过长,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导致实验不成功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将水改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可以为铁的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 煤焦化制得煤焦油 D. 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C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煤焦油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D、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科学探究题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

(2)人呼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活塞A活塞B活塞B活塞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 (1)根据实验的装置图,人吸气时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2)根据实验的装置图,人呼气时,应该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 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D. 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C 【解析】 A.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故A错误;B.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 模仿 B. 假设 C. 对比 D. 推理

C 【解析】 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题型:单选题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请通过观察金属铜,得出以下不属于金属铜的性质的是(  )

A. 呈光亮的红色 B. 有特殊气味

C. 常温下是固体 D. 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物质

B 【解析】 金属铜在常温下是呈光亮的红色的固体,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物质,叫作铜绿,金属铜不具有特殊气味。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10g镁、铝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9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 19g B. 50g C. 58g D. 63g

C 【解析】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9g=1g,则在硫酸中氢与硫酸根的关系: 2H~SO4 2 96 1g x x=48g,所以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48g+10g=58g。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