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盒方法制取的是(  )
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CO2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BCaCl2溶液稀盐酸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CNaCl溶液Na2CO3溶液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DKNO3溶液KCl溶液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AB.BC.CD.D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稀盐酸能与过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溶液能与适量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溶液能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某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反应物都为化合物
B.图示中共有四种物质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已知A和B反应:2A+3B=A2B3,某同学对该反应进行了3次实验,反应前A和B的质量之和均为10g(每次均充分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则x:y可能是B
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g反应前B的质量/g反应后A2B3的质量/g
826
466
xy9
A.3:1    B.3:2   C.2:1   D.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的是(  )
A.燃放鞭炮B.工厂排放烟尘
C.露天焚烧垃圾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

(1)写出装置D中一种仪器的名称集气瓶.
(2)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把装置A和D中的m和n连接起来,将装置A中的液体药品适量滴入固体药品中,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为了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需要等到D装置中有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
(3)氧气收集完毕,拆开m与n的连接.将燃着的蜡烛放入装置B中,并连接装置A,B,C,再次将适量药品滴入固体药品中,可观察到装置B中的蜡烛燃烧更旺,说明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
(4)上述实验持续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C液体出现浑浊,简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西瓜榨汁C.小麦磨粉D.动植物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请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氦气He.
②2个铁离子2Fe3+
③氯化铝AlCl3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⑤化学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H2O.
⑥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1)用化学式表示:ACaCO3
(2)写出C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D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氧化铁、铁锈、Fe3O4B.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C.纯碱、烧碱、Na2CO3D.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