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

A. 煤油作燃料 B. 石墨作铅笔芯

C. 铝作导线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A 【解析】 A、煤油作燃料,是利用了煤油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石墨作笔芯,是利用了石墨很软和颜色为黑色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铝作导线,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 题型:单选题

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到试管中部

B. 为了能看清楚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D.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D 【解析】 A、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错误;B、倾倒液体是,防止污染标签,标签向着手心,错误;C、化学实验中不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错误;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1 分子和原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所给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可分

B. 火车铁轨夏天膨胀﹣﹣铁原子的体积发生改变

C.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B 【解析】 微观粒子特性: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间存在间隔,都是不断运动的;微粒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A、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正确;B、夏天钢轨膨胀说明温度升高原子之间间隔变大,而非铁原子的体积发生改变,错误;C、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简答题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镊子取出一小块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它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取半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将其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___________。

(3)保存金属钠时应隔绝___________。

不能溶解在煤油中硬度小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熔点低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水 【解析】 (1)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故物理性质有白色、密度比水小,固体、无味、硬度小,熔点低;(2)金属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说明有气体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3)金属钠可以与水反应,故保持金属钠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活性炭净水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活性炭净水的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霓虹灯发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生成了白色固体 D. 固体质量增加了

C 【解析】 试题化学变化的唯一判定依据为生成了新物质,因此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时练(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酒精易挥发 B. 氯化钠易溶于水

C. 石墨能导电 D. 碳酸易分解

D 【解析】 试题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有毒性等,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通辽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大但没变质的是

A. 小苏打 B. 氢氧化钠固体 C. 浓盐酸 D. 浓硫酸

D 【解析】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不具有吸水性,也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故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增加,故错误; B、氢氧化钠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可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氢氧化钠变质,故错误; C、浓盐酸易挥发,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故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故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没有变质,故正确。故选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稀盐酸能和碳酸盐、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气体;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质量和水的质量;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逸出,对比实验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否则无法比较验证。 A、实验过程中,即使产生气泡,也不能说明固体是碳酸盐,这是因为比较活泼的金属,例如铁、锌等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配制质量分数10%的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