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排水法收集氧气,要等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 |
B. | 保持空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空气分子 | |
C. | 检验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气体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 |
D. |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
分析 A、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B.根据空气是混合物分析;
C.根据氨气的检验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 解:A、等到导管口气泡刚冒出就开始收集,装置中的空气混在氧气中,收集气体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故说法正确;
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没有空气分子,故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因此检验氨气使用的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故说法错误;
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气体收集、空气的组成、氨气的检验、元素的概念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B. | 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 ||
C.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D.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物质 | Ca(ClO3)2 | CaCl2 | KClO3 | KCl |
T℃时溶解度/g | 209.0 | 74.5 | 7.3 | 34.2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滤渣M加入盛水的小烧杯中,搅拌,静置后先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观察到溶液变红色现象 | 猜想①不正确 |
步骤2:向小烧杯中继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观察到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现象 | 猜想③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固体 | |
B. | ![]()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
C. | ![]()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 | |
D. | ![]() 将等质量铁、锌分别与足量稀盐酸混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PH值 | 0-5.5 | 5.5-8 | 8-14 |
存在形式 | Al3+ | Al(OH)3 | Al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Cl-,一定不含有Na+、Fe3+、OH-、SO${\;}_{4}^{2-}$ | |
B. | 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Na+、OH-和SO${\;}_{4}^{2-}$ | |
C. | 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OH-、SO${\;}_{4}^{2-}$,可能含有Na+ | |
D. | 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Na+、Fe3+,一定不含有OH-、SO${\;}_{4}^{2-}$,可能含有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核外有80个电子 | B. | 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 ||
C. | 汞有毒,是非金属元素 | D. | 图中Y代表的是A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