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实验探究】
(1)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写出B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后,甲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2)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在其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棒左降右升
【实验结论】
(3)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①②⑤(填数字序号)不变.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反思与评价】
(4)B实验反应后,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右边(填“左边”、“右边”或“中间”),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表达与交流】
(5)写出C实验中a端铜丝表面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Cu+O2$\frac{\underline{\;\;△\;\;}}{\;}$2CuO.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解:(1)①B实验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后,甲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
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中间.
(2)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在其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此时a端铜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棒左降右升.
故填:玻璃棒左降右升.
(3)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故填:①②⑤.
(4)B实验反应后,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右边,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故填:右边;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5)C实验中a端铜丝表面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u+O2$\frac{\underline{\;\;△\;\;}}{\;}$2CuO.
故填:2Cu+O2$\frac{\underline{\;\;△\;\;}}{\;}$2CuO.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电源A端为正极,B端为负极.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C、D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1:2.
(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4)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请按要求回答: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有关性质,请回答:
①欲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F→D(填序号).
②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看到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收集满.
③将少量的CO2气体通入盛有大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B(填序号).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④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小花喷水的一半变红,未喷水的一半不变色,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CO2+H2O═H2CO3(可用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2)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NH3),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①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写仪器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E.
②将氨气通入水中,用pH试纸粗略测定氨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请简述测定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氨水,涂抹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知道氨水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室过滤器如图所示.
(1)填写仪器a的名称:玻璃棒.
(2)以下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①②(填编号).
①让液体沿玻璃棒平缓流进过滤器
②滤纸内液面要稍低于滤纸边缘
③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内液体,加速过滤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将此液体倒入原过滤器再次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15.25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冷却到室温,把40g水分四次加入到剩余固体中,充分溶解.加入水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表:
编号1234
加入水的质量/g101010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7.254.053m
求(1)m的值为3;
(2)反应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多少升(结果精确到0.01)?
(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29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图9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有两个反应的部分生成物省略没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所属的类别氧化物;(选填“单质”或“氧化物”)
(2)C物质的用途(写一条即可)灭火等(合理即可);
(3)①②③④四个转化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②(选填数字序号);
(4)转化过程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CO+Fe20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填写在如表中(填字母).
选用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H2O2溶液、MnO2BD或F
KMnO4A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的原因是刚开始放出的气体不纯,当气泡均匀并连续地放出时,再收集,验满的方法是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5)使用装置B的优点是不加热,操作简单;或不加热,节约能源;或便于添加液体等(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氢气  干冰  冰水共存物B.天然气   煤   石油
C.液态氧  二氧化硫   沼气D.稀有气体  酒精  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c(填“c端”或“d端”)通入.
(4)若E中装有浓硫酸时可用来干燥氧气等,若E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时可用来出去CO中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