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某粒子X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性质稳定
C.易得到两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32g

分析 根据题意,该粒子X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由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题意,该粒子X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其质子数=18-2=1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A、由分析可知,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6,故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离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性质稳定,故选项正确.
C、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易得失电子,故选项不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6+16=32,单位不是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离子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密度为1.1g/mL)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pH的变化如图2所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

请回答:
(1)如图2所示,a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Na+(离子符号表示)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0.11 g.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硫酸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8.5%的过氧化氢溶液4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的硫酸铜溶液11.6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已知家庭中一些日常用品的近似pH:醋为3,牙膏为9,食盐水为7,肥皂水为10.蚂蚁分泌液的pH比醋小,如果被蚂蚁蛰伤,蚂蚁的分泌液能使人产生灼痛感,若在伤口处涂抹上述某物质,可减轻灼痛感,可选的物质是牙膏或肥皂水,其依据是牙膏、肥皂水均呈碱性,能中和蚂蚁分泌液中的酸性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下列做法不利于建设水绿盐城、湿地之都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氯化钠
B.
   测溶液的pH值
C.
  读取液体体积
D.
       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C、D、H均为氧化物,B在常温下为液态,D为黑色固体,E、F为两种气态单质,G为固态单质.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Fe3O4
(2)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②,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④;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4CO+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充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Na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四,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硫酸钠也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硫酸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如图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B>C;
(2)将t2℃时的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无溶质析出的是C;
(3)当 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冷却结晶、降温结晶)的方法;
(4)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0℃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