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宜昌)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分析: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是环境保护和良好生态系统的象征和代名词.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
解答:解: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绿色能源体现了与环境友好相容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也可以认为绿色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燃烧除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之外,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毒的气体,还有固体废弃物需要处理,而太阳能不单能节约化石能源,缓解能源危机,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属于绿色能源.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们对绿色能源的理解,以及如何判断绿色能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宜昌)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我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

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B
B
,用E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
瓶口有气泡冒出时
瓶口有气泡冒出时

②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为了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氨气,我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GD
AGD
(填序号).
(2)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图2是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据此我能得出氢气的相关性质有
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氢气可以燃烧
氢气可以燃烧


(3)如图3所示,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硫的燃烧匙应从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原因是
防止瓶内氧气受热从瓶口逸出
防止瓶内氧气受热从瓶口逸出
,实验中观察到
蓝紫色
蓝紫色
火焰,瓶中装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如果将水换成一种溶液效果更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2═Na2S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湖北宜昌,22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让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能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⑵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物中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还能获得一条关于物质变化的信息是________。

⑶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丽同学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据此表回答问题:

 

 

①我发现其中有一处元素符号不正确,应该改为__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它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

⑷如图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填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湖北宜昌,24题)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我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4-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

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用E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为了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氨气,我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2)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图24-2是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据此我能得出氢气的相关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

(3)如图24-3所示,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硫的燃烧匙应从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原因是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火焰。瓶中装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如果将水换成一种溶液效果更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湖北宜昌,21题))按下列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⑴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_;
⑵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__;
⑶在440℃和高压条件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金刚石和碳酸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8 元素、原子构成、离子(二) 题型:填空题

(2011年湖北宜昌,22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让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能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⑵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物中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还能获得一条关于物质变化的信息是________。
⑶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丽同学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据此表回答问题:

①我发现其中有一处元素符号不正确,应该改为__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它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
⑷如图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填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