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电解水B.干冰气化C.铁生锈D.白磷自燃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电解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猜想(2)成立
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不能(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  )
A.溶液质量分数B.溶液的pH
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D.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属于酸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
A.KNO3=K++NO3-B.NaCl=Na++Cl-C.H2SO4=2H++SO42-D.NaOH=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将锌粒和银片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并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盛锌粒的试管中,锌粒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的蓝色逐渐变浅,盛银片的试管内无变化.由此可知:锌、银、铜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银<铜<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有X,Y,Z3种元素,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均不超过18.它们相互之间能形成X2Z和YZ2型化合物.已知X+和Y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Y原子比Z原子少2个电子,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这3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是X+,Y原子,Z元素的离子.若将0.62克X2Z放入18.2克水中得A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3%,pH值>7(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为防止煤气中毒,可以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B.烧柴火时将木柴架空些
C.用石灰水保鲜鸡蛋
D.用棉纱球蘸取食醋擦拭铁器上的铁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的位置加热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
C.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共存物、干冰、氮气B.石油、煤、天然气
C.洁净的空气、氯化氢、液态氧D.天然气、氯酸钾、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