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香洲区模拟)图1中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①的仪器名称:
锥形瓶
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的装置是
AEF
AEF
(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若收集的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在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写出防止污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2=Na2SO3+H2O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控制二氧化碳产生的速率应选择的装置是
BDH
BDH
,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 I、J 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cdab
cdab
(用端口字母表示).
(4)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b
b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I、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E装置,氧气导出还要用到单孔塞A,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据此书写方程式;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控制反应速率可用分液漏斗,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此选择相关仪器,书写反应方程式;除去氯化氢气体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洗气装置中导管要长进短出,除水蒸气放于后面,防止干扰;
(4)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用于固液混合常温制取气体,且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
②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石蕊试液,酸性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解答:解:(1)编号①是锥形瓶;
(2)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E装置,氧气导出还要用到单孔塞A,氧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方程式是2KClO3
MnO2
.
2KCl+3O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方程式是2NaOH+SO2=Na2SO3+H2O;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控制反应速率可用分液漏斗,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此选择仪器BDH,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除去氯化氢气体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洗气装置中导管要长进短出,除水蒸气放于后面,防止碳酸氢钠溶液中水蒸气的干扰;
(4)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用于固液混合常温制取气体,且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石蕊试液;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AEF;   2KClO3
MnO2
.
2KCl+3O2↑;2NaOH+SO2=Na2SO3+H2O;
(3)BDH;CaCO3+2HCl=CaCl2+H2O+CO2↑;    cdab   
(4)①b;  ②石蕊试液.
点评: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此外,掌握气体的性质、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等并会灵活应用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香洲区二模)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氮肥 磷肥 钾肥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氧化物 酸碱盐 化合物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香洲区二模)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香洲区二模)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O3
O3

(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未变化
未变化

(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研究表明:“少量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的观点
氟利昂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没有消耗,可反复破坏臭氧层
氟利昂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没有消耗,可反复破坏臭氧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香洲区二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香洲区二模)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