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疼、牙痛等疾病,其化学式为C8H9NO2。
(1)阿司匹林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
(2)阿司匹林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司匹林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
A.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变质
C. 焙制糕点时加入小苏打作发酵粉 D. 向易变质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______装置相连,并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所选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A装置中获得的气体中含有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该气体,需要通过装置B和C,则装置按导管字母连接的顺序是:a→___ →___→____→ ____→ 收集装置(填字母)。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若用装置E收集该气体,气体应该从导管_____(填f或g)进入,验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G ,H 。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说一说D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3)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静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的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判断 B. F2.<F1
C. F2>F1 D. F2=F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个现象说明
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化学符号填空
(1)n个氢气分子 ;
(2)三个亚铁离子 ;
(3)碳酸的化学式 ;
(4)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5)氦气__________________;
(6)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 ;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8)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苏打(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制取小苏打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气相固碳法,其利用的原理是:Na2CO3 + H2O + CO2 =2NaHCO3
资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
温度/℃ | 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碳酸氢钠溶解度/g | 6.9 | 8.72 | 9.6 | 11.1 | 12.7 | 14.45 | 16.4 |
碳酸钠溶解度/g | 7.1 | 13.25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同学们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有同学提出分析第10min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于是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⑴ 实验步骤①中,“操作1”是________,实验步骤③中,为保证测量稀盐酸质量的准确,则应预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⑵ 通过数据分析,通入10min二氧化碳时溶液中溶质至少有________;实验中“固体质量a克”,a的最大值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