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15.25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加热后的剩余物冷却,加10克水充分溶解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5克;再在剩余固体中三次分别用10克水充分溶解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数MnO2据记录如下表.(提示:MnO2粉末不溶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编号1234
加水的质量(克)1010101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7.254.05m3
(1)该实验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求实验所制得的氧气的质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表中m值为3;理由是由1和2可知加入10g水最多溶解7.25g-4.05g=3.2gKCl,而第三、第四次加水后溶解KCl为4.05g-3g<3.2g,则第三次加水后KCl完全溶解,剩余的固体全部是不溶于水的MnO2

分析 (1)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写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得出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3)由图表可知,加入10g水最多溶解KCl的质量和第三、第四次加水后溶解KCl的质量,比较可知剩余的固体全部是不溶于水的MnO2,据此答题.

解答 解:(1)该实验中MnO2起催化作用;
(2)由分析知10g水能溶解氯化钾的质量是7.25g-4.05g=3.2g,则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质量应该为7.25g-3g+3.2g=7.45g
解: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149    96
                    7.45g    x
$\frac{149}{7.45g}=\frac{96}{x}$
x=4.8 g
答:可制得氧气4.8g.
(3)由1和2可知加入10g水最多溶解7.25g-4.05g=3.2gKCl,而第三、第四次加水后溶解KCl为4.05g-3g<3.2g,则第三次加水后KCl完全溶解,剩余的固体全部是不溶于水的MnO2,则m=3
故答案为:(1)催化作用;(2)答:可制得氧气4.8g.(3)3;由1和2可知加入10g水最多溶解7.25g-4.05g=3.2gKCl,而第三、第四次加水后溶解KCl为4.05g-3g<3.2g,则第三次加水后KCl完全溶解,剩余的固体全部是不溶于水的Mn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化学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户外烧烤常用木炭作燃料,但要点燃木炭却不轻松,可用“引火炭”(细小炭棒)来引燃木炭.使用时,先在烧烤中放入一些“引火炭”,用打火机点燃,然后在其上方将大块木炭疏松地摆成金字塔型,很快木炭全部燃烧起来.
(1)为什么木炭不易点燃,但“引火炭”却容易被点燃?
(2)将木炭摆成疏松的金字塔形,木炭很快就全部燃烧起来.分析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如图是小明对MnO2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4mL(密度为lg/mL)质量分数为8.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于燥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1)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复燃,氧气在棒香燃烧时起到了作用.
(2)假定上述实验中的H2O2完全反应,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塑料、橡胶制品的老化B.铁、铜等金属表面的锈蚀
C.生物的呼吸作用D.燃放烟花爆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物质 NaOH溶液Na2CO3溶液 BaCl2溶液 
 加稀硫酸后的现象无明显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 白色沉淀
(1)实验②中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产生.
(2)小杨同学认为实验①不反应,小康同学不同意小杨同学的观点,认为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
经小组讨论,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观察到上述实验试管中的现象红色消失(选填“红色消失”或“红色不消失”),说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反应后,同学们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NaCl(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一定条件下,甲、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B.甲是化合物、乙是单质
C.一个X分子中有三个原子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Al2O3B.NaOC.Cu(NO32D.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其固体物质变化可用图表示,则m1与m2质量差表示的质量是(  )
A.生成氧化镁的质量B.参加反应镁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D.多余氧气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