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为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且易受热分解(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B→D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E→C:CO+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2;G+Fe:Fe+CuSO4=FeSO4+Cu.

分析 以H为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而猜测物质G为硫酸铜、物质F为氢氧化钠作为推断的突破口,根据转化关系图进行逆推,完成所涉及物质及反应的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解答 解:若物质G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硫酸铜,而物质E既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又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可判断E物质为黑色的氧化铜,而C是二氧化碳;B→D要放热且与水反应,所以B是氧化钙,也就推出A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F物质为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氢氧化钠,根据转化关系图,D与碳酸钠生成F物质氢氧化钠,则物质D应为氢氧化钙;D→F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E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产物是硫酸铜和水,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故答案为:(1)B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故填:放热;
(2)氧化铜和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CO+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2
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Fe+CuSO4=FeSO4+Cu.

点评 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作为推断类问题的突破口,是解决转化关系推断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因此对于常见物质颜色的掌握则是很重要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CO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
(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
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CO2+H2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填序号),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①②③(填序号).
(2)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如图: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的.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4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H3OCH3+H2O.
②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或还原剂).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Ⅰ.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不需要断开,还需要继续通入氮气.
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氢氧化钠增重的质量因一氧化碳的生成和气体带走的水蒸气而偏小.
Ⅱ.乙同学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09.5g过滤得到滤渣2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请你和乙同学-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6B的铅笔芯可以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金属铅
B.小明称他可以使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互相转变
C.空气的成分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1:4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和有色物质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414210
反应后质量(g)待测20631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
A.10B.0C.4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蒸馏法或膜法淡化海水
B.利用海水可以制取纯碱
C.利用海水可以制取金属Mg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l,可制取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归属于同一物质类别的一组是(  )
A.空气、氧气、天然气B.食醋、纯水、酱油
C.铁、水银、金D.氯化钠、纯碱、小苏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25 g KCl溶液蒸干得到5g KCl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反应后两容器内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③只有O2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③④(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O2和CO2,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先通一段时间,可以将装置内空气赶出去,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碳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 (mC/mO2)甲和(mC/mO2)乙,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mC/mO2)甲>(mC/mO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B或A(填序号,下同);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或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时,小明是“将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小亮是“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亮(填小明或小亮)的操作更好.
(3)小明欲检验CO2,请完善反应原理:CO2+Ca(OH)2=CaCO3↓+H2O;
(4)检验二氧化碳时却出现了意外:将二氧化碳通入新配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出现浑浊现象.小明为了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将气体先通过F装置再通过G装置后,最终才用C装置来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