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6?宜昌)我和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万超同学说:“选择‘A与E’或______组合成装置可制取氧气.”请你写出其中一种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KCl+3O2
【答案】分析:(1)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决定;熟记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所选的物质要能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将两种情况都分析一下.
(3)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重新生成氧化铜.
(4)根据发生装置可确定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5)从使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A与G(或“B与E”或“B与G”);2KClO32KCl+3O2↑或2H2O22H2O+O2
(2)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盐酸,能与碱发生反应,氯化氢气体可被碱溶液吸收;水若从a端进入,氧气会从b端排出,水若从b端进入,a管口将被水浸没,氧气不能排出.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或其它可溶性的碱);a
(3)实验结束后,没有等到铜冷却就停止通氢气,造成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答案为:未继续通入氢气至铜冷却
(4)此装置属于固-液不加热型,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
故答案为:固体和液体(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反应不需要加热
(5)使用此装置的注意事项比较多,如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导气管要伸到试管口部,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时外焰应对准药品,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等等.
故答案为: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导气管要伸到试管口部,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时外焰应对准药品,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等等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解题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6?宜昌)化学课上,智老师展示两瓶无标签的溶液,说:“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区别方案,并进行实验”.几分钟后,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
(1)我设计出的二种不同的区别方法是(只写出试剂):______、______.
(2)交流实验方案时,罗宇同学设计的“用二氧化碳气体做试剂”引起了一场争论.
正方观点:可以区别;反方观点:无法区别.
我赞同______(填“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其理由是______.
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从生成物的角度去探究,可以这样验证(简要写出方法、现象、结论)______.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为______.
(4)小结时,思扬同学说:“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我能写出二氧化碳与另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6?宜昌)我和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万超同学说:“选择‘A与E’或______组合成装置可制取氧气.”请你写出其中一种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KC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6?宜昌)(选作题)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下表所示:
物质    温度0℃10℃20℃30℃
NaCl35.7g35.8g36.0g36.3g
Na2CO3?10H2O7g12.5g21.5g38.8g
(1)从溶解度表中,我获取的信息有:______,______.
(2)要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混合物,我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7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6?宜昌)(选作题)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下表所示:
物质    温度0℃10℃20℃30℃
NaCl35.7g35.8g36.0g36.3g
Na2CO3?10H2O7g12.5g21.5g38.8g
(1)从溶解度表中,我获取的信息有:______,______.
(2)要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混合物,我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