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读取液体的体积
C.
    测溶液的PH
D.
                       制取蒸馏水

分析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制取蒸馏水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铁架台,b漏斗,c烧杯.
(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管口未靠烧杯内壁;③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在过滤时,若经过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步骤1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NO32=BaCO3↓+2NaNO3
(2)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4)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②t2℃时,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15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
③甲、乙、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方法)都能析出晶体.
④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丙<乙.
⑤t2℃时,某同学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固体丙(不含结晶水)配制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若不能,请写出原因t2℃时,丙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Ba(NO32+H2SO4═BaSO4↓+2HNO3
(2)在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H2+CuO$\frac{\underline{\;\;△\;\;}}{\;}$Cu+H2O;
(3)碳酸分解H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CO2═CaCO3↓+H2O.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气球膨胀,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乙.
【拓展延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张梯形: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知识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2)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3)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
足量氯化钙溶液,过滤,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变红色(或酚酞试液不变色)
 该氢氧化钠溶液
部分(或全部)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frac{\underline{\;\;△\;\;}}{\;}$CuSO4+H2O
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假设】
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CuO和O2,还可能生成了NO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Ⅰ: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步骤Ⅱ: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图2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气
步骤Ⅱ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2沸点(或低温下NO2能否反应生成液态或固态物质)方面的性质信息.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frac{\underline{\;\;△\;\;}}{\;}$2CuO+4NO2↑+O2↑.
【反思与评价】
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错误的是(  )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大块木头不易点燃,而刨成非常薄的片状却易点燃反应物的种类
D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关于气体的实验,所用的部分仪器如下图所示.

(1)甲同学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E(从A到E中选),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D收集满氧气.
(2)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端进入.该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d.
a.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装置B,若用F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气体应从a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