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 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将A、B、C各a g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B.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t1时,取50g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此时溶 液中A的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形成饱和溶液,BC能形成不饱和溶液;B选项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采用降温结晶;C选项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t1时,取50g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因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此时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选择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一切变化中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改变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组

无明显现象

乙组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

【提出问题】甲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与假设】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有气泡产生

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反思与评价】乙组实验中使用的铝片也有氧化膜,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了影响,设计以下实验继续探究。

实验序号

1

2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无明显现象

1实验1不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理由是_____

2对比实验2和实验3,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

试剂A_____溶液,试剂B_____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过氧化氢制氧气

C.加热碳酸氢铵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澄清的河水是纯净物

B地球表面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液氧 B高锰酸钾 C一氧化碳 D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数型图像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 (填微粒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

(3)图三是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请写出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生成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已知A由一种元素组成,B、C由两种元素组成,D、E、F由三种元素组成,且E广泛用于制造玻璃、造纸等生产中。①~⑦表示7个不同的化学反应。请回答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2)E的俗称为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