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通过点燃气体观察火焰的颜色鉴别氢气和甲烷
B. 通过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
C. 通过加热法鉴别黄金和黄铜
D. 通过观察固体颜色鉴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金属铝比铁耐腐蚀,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C. 冰与水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D.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荣昌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正确的分析是( )
A. 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 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 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在学习了焦炭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后,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对反应后的气体成份产生了疑问,并对其气体成份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①气体产物全部是;
②气体产物全部是______。
③气体产物是CO和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现象与分析)
预期的现象 | 相应的结论 |
如果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无明显现象; | 则猜想①成立 |
如果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无明显变化,装置C ______ 。 | 则猜想 ______ 成立 |
如果装置B ______ ,装置C ______ | 则猜想 ______ 成立。 |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猜想③成立,同学们的疑问是合理的。
(反思)
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首先与焦炭反应,生成的其中一种产物和焦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成CO的原因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焦炭具有______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或名称填空:
个钙离子______;
碳酸钠______;
______;
已知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则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石墨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C. 金刚石、石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都是二氧化碳
D.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对此,我国2018年环境日提出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主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B. 在种植农作物时,为了增产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 化工厂产生的有害气体不经处理就排放到大气中
D. 工业用水经处理后重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常宁市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水和双氧水 |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 |
B |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C | 鉴别氧气和空气 |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D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中国最新战机歼﹣31使用了高强度、耐高温的钛合金材料。钛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钛是一种金属元素 B. 核内中子数为22
C. 元素符号为Ti D. 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