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两种粉末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名称

食用纯碱

食用小苏打

主要成分

Na2CO3

NaHCO3

酸碱性

水溶液显碱性

水溶液显碱性

热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

[实验探究]
(1)探究两者水溶液酸碱性的差异 小明分别向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两者都变色,但食用纯碱溶液中颜色更深,由此推测可能溶液碱性更强.小欢认为要比较两种溶液的碱性强弱,可直接用进行测定.
(2)验证两种粉末的稳定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按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填“甲”或“乙”)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3)测定食用纯碱粉末的纯度 取食用纯碱粉末试样,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测定.

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称量时间

质量/g

试样

11.0

装置+稀盐酸

160.0

装置+稀盐酸+试样

反应开始后20s

167.0

装置+稀盐酸+试样

反应开始后30s

166.6

装置+稀盐酸+试样

反应开始后90s

166.6

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g.
(4)通过计算确定食用纯碱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如果测得的结果比实际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 . (答一种即可)

【答案】
(1)红;食用纯碱;pH试纸
(2)乙;2NaHCO3 Na2CO3+CO2↑+H2O;防止加热时小苏打(或NaHCO3)粉末进入导管
(3)4.4
(4)解:设生成4.4g二氧化碳时需要碳酸钠的质量是x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4.4g

=

x=10.6g

所以食用纯碱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96.4%;


(5)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
【解析】解:(1)从表中可以看出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的水溶液均显碱性,遇酚酞均能使酚酞变红,且碱性越强颜色越红,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可采用pH试纸或pH计完成;(2)由图表关于两者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可知:食用小苏打可以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食用纯碱不能,所以分析装置可知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分解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装置中的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小苏打(或NaHCO3)粉末进入导管;(3)①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11g样品与盐酸完全反应的质量变化是(11g+160g)﹣166.6g=4.4g,因为此过程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此质量差即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③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如果测得的结果比实际纯度高,则是测量的二氧化碳质量比实际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所以答案是:(1)红;食用纯碱(或Na2CO3);pH试纸;(2)乙; 2NaHCO3 Na2CO3+CO2↑+H2O;防止加热时小苏打(或NaHCO3)粉末进入导管;(3)①4.4;②食用纯碱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6.4%;③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或水蒸气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可以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但既无沉淀生成,又无气体放出的是( )

A. CaCl2KOHNa2C03 B. Na2C03BaCl2HCl

C. K2SO4HClNaOH D. CuS04HCl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都属于氧化物,M是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盐,反应③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反应,其中A属于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化学式:A , 丙
(2)组成物质B的三种元素是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4)反应⑥提醒我们在农业生产中使用(NH42SO4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xH2O) ①下列有关CH4xH2O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属于氧化物
b、在低温高压下呈固态
c、碳元素质量分数高于甲烷
d、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②研究测得某可燃冰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5%,则x的值为
③可燃冰属于(填“可”或者“不可”)再生资源.
(2)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含量.我国新修订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混合区24小时内的PM2.5平均浓度在75g/m3之内为达标.图为扬州一周PM2.5的实时监测数据 ①从图中可知,这周PM2.5超标天.
②下列措施中不能降低空气中PM2.5的是(填字母)
a、戴口罩 b、禁止焚烧秸秆 c、植树造林
(3)酸雨也是环境问题之一. ①酸雨的Ph值5.6(填>、<或者=)
②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含硫煤燃烧产生的气体(填化学式)、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氮氧化物(NOx).汽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你推测汽车尾气中氮元素的来源是
③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除了会导致酸雨、PM2.5超标以外,还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任写一种,下同).因此人们开发了新能源,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
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
D.读出液体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田或池塘里常常冒出一些气泡,几位同学决心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如下探究:
【收集气体】
(1)他们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取气方法:将空的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池塘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进行收集,由于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在不换瓶的情况下,你的改进方法是

(2)【查阅资料】
收集的气体可能是CH4、CO2、CO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CH4、CO是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实验探究】
如图二(1),将塑料瓶A中收集到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①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二(2)中的(填序号).
②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 理由是 ,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在D处倒扣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再在D处倒扣干冷的烧杯,若杯壁有水雾,则证明A中肯定含有 , 若杯壁无水雾,则证明A中肯定含有
(6)经过进一步探究得知,收集的气体是CH4、CO2、CO的混合物,这几位同学拟用如图三装置,粗略测定取样气体中CO2的含量.装置E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若取样气体为100mL,装置G读数为65.0mL,则取样气体中CO2体积含量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粗MnO2转化为MnO2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2)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蒸发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和
(4)写出加稀硫酸H2SO4时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
B.A不一定是含CO32或HCO3的盐
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