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B、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     (填写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32g,使之与4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70.5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65%              B.42.8%            C.62%              D.4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错误的是 (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氧化铜

如果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说明盐酸已经过量

酚酞

如果溶液仍为无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碳酸钠粉末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熟石灰   ②硝酸铵    ③碘      ④盐酸        ⑤苛性钠固体  

(1)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2)胃里含有的能帮助消化的物质是______,

(3)具有吸水性的固体是_      __,

(4)溶于水温度会明显降低的物质是       

(5)易溶于汽油不易溶于水的物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所示溶液为某温度下氯化钠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忽略水的蒸发),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B点代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若将满足B点指标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会有  g氯化钠晶体折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生成物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以是(  )

A.11:20:5    B.5:6:53 C.18:40:33   D.2: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