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取用固体粉末
C.
   加热液体
D.
取用液体

分析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加热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它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
【资料卡片】(1)碳酸钠(Na2CO3),俗名苏打、纯碱,具有热稳定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2)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水溶液呈现弱碱性.
实验一、实验装置如图Ⅰ~Ⅳ所示.

(1)若用碳酸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化学性质,应选用实验Ⅰ,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实验Ⅱ说明泡沫灭火器中选择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制CO2而不选择碳酸钠.
(3)若用实验Ⅳ来验证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NaHCO3,能说明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的实验现象是左边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右边试管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4)实验Ⅲ可用于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需测定的数据有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或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
实验二、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制烧碱.
取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过滤,通过实验探究滤液中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原理分析】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为Na2CO3+Ca(OH)2═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假设】假设一: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
假设二: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假设三: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若产生沉淀碳酸钠过量
若无明显现象恰好反应
【实验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方案中若无明显现象还不能说明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她的理由是①若氢氧化钙过量也不会产生沉淀,她认为要说明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还需在甲同学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她的方案是: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②碳酸钠溶液观察到③无明显变化,说明恰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一氧化碳用作燃料B.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钢铁门窗比铝合金门窗更耐腐蚀
B.化肥KN03比NH4NO3营养元素种类多
C.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D.种植吃叶的蔬菜,应施用较多的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厨房常见物品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椒粉B.食盐C.面粉D.罗平菜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化学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公共安全等密切相关.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①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②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
③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引起酸雨.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开发利用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增高工厂烟囱有利于减少SO2的排放
C.pH小于7的降雨就是酸雨
(2)“火”能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也会对人类造成伤害.2015年3月4日凌晨,昆明市官渡区彩云北路某商贸中心发生一起火灾.火灾扑灭后经相关部门认真排查、核实,火灾共造成12人死亡、10人受伤,50余间商铺被烧毁…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商铺内存放的塑料包装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可燃物.
②水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它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③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可采取的措施是拨打119(任意填一种).
④下列图标中,“禁止带火种”的图标是B(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室里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确定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中只含碳酸钠;
猜想Ⅱ:固体中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
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成立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测定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几乎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
【进行实验】取2g固体,在25℃、101kPa下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过分液漏斗滴加足量稀硫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③充分反应后,恢复至25℃、101kPa,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20mL.
【实验分析】
①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②充分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没有(选填“有”或“没有”).
③已知在25℃、101kPa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则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47.7%(结果保留至0.1%).
(3)除去固体中的碳酸钠.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如图2:

【实验分析】该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BaCO3↓+2NaOH.操作①、②、③均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了测定KC1化肥中K2CO3的含量,取5g混合物和11.1%的CaCl2溶液做如图实验:
试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CO3+CaCl2═CaCO3↓+2KCl;
(2)写出求生成KCl质量(X)的比例式$\frac{100}{1g}$=$\frac{149}{X}$;
(3)该KCl化肥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27.6%;
(4)过滤后,最终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