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换关系如图.下列不符合该关系的选项是(  )
AH2O2H2OO2
BO2COCO2
CCCO2CO
DH2OH2O2
A.AB.BC.CD.D

分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 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甲、乙、丙之间的转换关系符合图示关系,故选项错误.
B、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乙、丙之间的转换关系符合图示关系,故选项错误.
C、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甲、乙、丙之间的转换关系符合图示关系,故选项错误.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氧气,甲、乙、丙之间的转换关系不符合图示关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鲜奶蛋糕B.水果沙拉C.蒸馏水D.鸡汤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分解反应
B.自来水可以养鱼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因为两种药品中都含有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大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按照“西气东输”计划,某些城市用户将改烧煤气为天然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实践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甲烷.
(3)目前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则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将(增大或减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结合图1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A中标号a和b的仪器名称:a酒精灯;b试管.
(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的导气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再下降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3)小强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4)小林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小林所用制取氧气的方法与小强相比,其优点有不需要加热.(答一点)
(5)装置B可做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但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为能有效地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可对装置B加以改进,请你写出两种改进方案:友情提示:你可从如图2所示的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他仪器.方案一:把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方案二:把长颈漏斗改为注射器.
(6)装置B也可以用来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来制取氢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7)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8)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A(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C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且瓶口放下放置,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决定,取消了原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计12分的内容,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计12分.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酒精检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
C2H5OH+4X(红棕色)+6H2SO4═2Cr2(SO43(绿色)+2CO2↑+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
A.CrO3B.Cr2O3C.Cr2S3D.Cr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1)甲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课堂上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说明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老师让小斌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1A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小斌在吹气后观察到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向老师提出疑问,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CO2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明设计了图1B实验、小刚设计了图1C实验.
实验现象:B中的软塑料瓶变瘪,C中气球明显增大
(2)小光认为小明的实验(图1B)不足以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他认为应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这个实验是用等体积水取代氢氧化钠溶液,做同样的实验比较瓶变瘪的程度.而小刚实验(图1C)不需要做对比实验,即可说明CO2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小刚实验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较少,且气球胀大体积远大于所加液体体积.
(3)小明、小刚还想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明实验取B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几滴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反应
小刚实验取B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几滴饱和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写出小刚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小明的结论明显是错误的,请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原因是小明实验中加入的稀盐酸量太少,先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起反应了.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
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
②通过检验生成新物质证明反应的发生.
【反思应用】CO2和H2O反应也无明显现象,如图2实验是通过检验生成新物质证明反应发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査出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2)13~18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l(填元素符号).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18.
(4)质子数为12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Mg2+,它的氧化物化学式为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