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A、B、C、D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D中X=______;B元素形成离子时对应的符号为__________。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1/5,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填2种):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都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下图所示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2)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一定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个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 甲实验只根据“固体消失”这一现象,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 乙实验有利于同学们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 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______ (填字母)
(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 ________;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 ; 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发生的反应为:硫化亚铁(FeS)+稀硫酸(H2SO4)硫酸亚铁(FeSO4)+硫化氢(H2S)已知H2S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事实推断:实验室制取H2S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个。
(5)右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熔点高 C.受热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Zn(OH)2和ZnCO3
B. 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C. 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固体中加稀硫酸
D. 向盛有一定量碳酸钙粉末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表示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B. ③表示的微粒属于阴离子
C. 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O
D. ③表示的微粒相对原子质量为1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紫黑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 、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写化学式)
A _____ 、D______、H______。
(2)写出反应②③的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