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D.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要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A、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氮气常温下不活泼,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的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氧气不可燃,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某同学发现,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该同学猜想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了,其变质的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溶质为NaOH;
           猜想Ⅱ:全部变质,溶质为Na2CO3
           猜想Ⅲ:部分变质,溶质为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溶质是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错误(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可能有碳酸钠存在;
验证Ⅱ: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溶质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1)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Ⅱ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碳酸钠的存在;
(2)小明认为验证Ⅲ中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理由是用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会引入氢氧根离子.
【拓展延伸】在实验室,氢氧化钠固体需要密封保存.原因之一是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还有一个原因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丙,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表.
物质-氮原子
-氧原子
 
 
 
微观示意图
 
 
 
 
 
 
 
 
 
 
(1)直接构成甲的微粒是氢分子.
(2)甲和乙合成丙的反应中,甲、乙、丙的微粒个数比为3:1: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2012年9月4日陕西省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五年来陕西环境保护工作,会中提到,截止2011年底,全省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5-362天,超额完成280-300天的目标任务.以下活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清洁燃料的使用B.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
C.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D.焚烧麦秆产生的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表补充完整.
现象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
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①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空气)接触

②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拓展与迁移】(1)实验小结时,
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你赞同的预测是甲(填“甲”或“乙”),理由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A
B(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和天然气等称为化石燃料,“西气东输”中的“气”的主要成分指的是CH4(填化学式).
(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
(3)“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原因是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制作“蜂窝煤”时常加入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其燃烧过程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①SO2+CaO$\frac{\underline{\;高温\;}}{\;}$CaSO3②2CaSO3+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③2SO2+O2$\frac{\underline{\;点燃\;}}{\;}$2SO3④SO3+CaO$\frac{\underline{\;高温\;}}{\;}$CaSO4从上述反应可知,在制作“蜂窝煤”时加入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SO2,减少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钠原子2Na;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Fe3+
(2)在某原子  的结构示意图中,x=8,y=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B.木材燃烧C.玻璃破碎D.湿衣服晾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通过移走硅原
    子构成文字
B.
 对着干燥的
 玻璃片哈气
C.
   冰块融化
D.
  点燃蜡烛刚熄
   灭时的白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