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碳酸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操作1后得到氯化钡溶液,可推断向混合物中所加的试剂A可为稀盐酸;根据操作后得到溶液与固体,利用过滤操作的特点,可判断操作1、2均为过滤操作,并说明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3)利用过滤操作的特点,可判断操作1、2均为过滤操作,根据物质的提纯方法,为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钡固体,应通过过滤、洗涤与烘干操作,并根据氯化钾与硝酸银可产生白色氯化银沉淀,可采取滴加硝酸银的方法检验洗涤干净;
(4)根据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特点:既是某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另外反应的反应物,利用流程图判断其中循环利用的物质;
(5)利用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规律,判断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结合除杂的操作方法,判断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的量.
解答 解:(1)根据反应后生成氯化钡,由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二氧化碳,可判断所加入的试剂A应为稀盐酸,溶质的化学式为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2)根据操作1后得到氯化钡溶液,可推断向混合物中所加的试剂A可为稀盐酸;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漏斗,过滤时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
(3)为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纯净碳酸钡,需要进行过滤,过滤后洗涤沉淀表面残留的溶液,以除去沉淀表面可溶性杂质或残留滤渣表面滤液,然后进行烘干干燥;为检验洗涤干净,利用氯化钾能与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可向洗涤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AgNO3)检验洗涤后的溶液中不再含有氯化钾,以证明洗涤干净;
(4)在向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通入氯化钡溶液中,与氢氧化钾、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得到碳酸钡,即二氧化碳在过程中可进行循环利用;
(5)由题干可知“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但可以和氢氧化钠、氢氟酸等物质反应”,又因为碳酸钡可以与氢氟酸反应,所以为除去碳酸钡与二氧化硅中的二氧化硅,利用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硅酸钠,可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完全除去二氧化硅,经过过滤,洗涤,烘干得碳酸钡固体.
故答案为:(1)稀盐酸;BaCO3+2HCl═BaCl2+H2O+CO2↑;(2)过滤;漏斗;引流;
(3)KCl;化肥(钾肥);除去表面可溶性杂;AgNO3;(4)二氧化碳;(5)B.
点评 通过流程图的分析,明确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体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物中有化合物 | |
B.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
C. |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
D. | 参加反应的 和 的质量比为17: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1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 | |
B. | 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有机物 | |
C. | 过氧化苯甲酰由三种元素组成 | |
D. | 过氧化苯甲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环境 |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会导致水污染 |
C化学与安全 | D化学与健康 |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gCl2溶液 | B. | KNO3溶液 | C. | Na2CO3溶液 | D. | 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