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氧气时,A中应放________,B中应放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时,A中应放________,B中应放________;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3)该装置的长颈漏斗管口为什么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双氧水(或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如不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的下端口溢出方法一:用止水夹夹住导管口的胶管,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口后,如液面不下降,则证明气密性完好;方法二:将导管另一端浸入水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浸没下端口后,继续缓缓加水,如有气泡不断溢出,则证明气密性完好;方法三: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浸没下端口后,用针筒连接导管口的胶管,缓缓拉针筒活塞,如有气泡则证明气密性完好或者缓缓推针筒活塞,如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则证明气密性完好
【解析】
(1)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稀盐酸放入分液漏斗中,石灰石放入锥形瓶中;(3)该装置的长颈漏斗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逸出(4)根据气体的压强原理分析可知,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方法一:用止水夹夹住导管口的胶管,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口后,如液面不下降,则证明气密性完好;方法二:将导管另一端浸入水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浸没下端口后,继续缓缓加水,如有气泡不断溢出,则证明气密性完好;方法三: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浸没下端口后,用针筒连接导管口的胶管,缓缓拉针筒活塞,如有气泡则证明气密性完好或者缓缓推针筒活塞,如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则证明气密性完好。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向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甲基苯丙胺:C10H15N)”成瘾后毒副作用很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机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基苯丙胺是有机物 B. 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C. 每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有26个原子 D. 甲基苯丙胺中C、H、N的质量比为10:1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变化
我们的家乡是座美丽的滨海小城,这里三面环海,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人们从海洋中获取某些物质的方法:
①膜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 ②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③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晒得粗盐;④开采出原油并进行分馏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⑤向粗盐的溶液中加入试剂制得精盐;⑥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盐酸,然后电解获得的氯化镁制得镁;⑦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生石灰。
(1)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①膜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一个实验操作是______,原理都是依据_____________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离。
(3)在②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水的三态变化过程首先是由______态变为____态的蒸发过程,然后是由______态变为____态的冷凝过程,这与自然界中___________循环的原理类似。请描述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微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③海水晒盐的过程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三种微粒的运动状态是:首先在海水中这三种微粒处于__________的运动状态(选填“自由”或“在固定位置振动”,下同),在晒盐过程中,_________(填微粒名称)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另两种粒子结合后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状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跟该结晶微观过程正好相反的一个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5)在⑤粗盐精制的操作中为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需要添加适量的稀盐酸,请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中,有效作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
(6)写出⑥中“电解氯化镁获得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贝壳制得的生石灰可用来做干燥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除了生石灰干燥剂外,还有一种硅胶干燥剂,硅胶吸附性能高、化学性质稳定,其内部为毛孔网状结构,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留住。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他们的干燥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时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c_____;g_____
(2)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比如:浓硫酸沾到皮肤上________(填序号);
A.用干布擦净 B.涂抹氢氧化钠溶液
C.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 的碳酸氢钠溶液
(4)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____(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
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
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
(2)用AE组合制取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B装置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炔是一种微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 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 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 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 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去教材中实验室制氧气,常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装置如图所示,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大约8~10分钟,从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比较困难,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想找找吸氧的感觉,结果却闻到刺激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
现行教材已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每空1分,共10分)
(1)用化学用语(即化学符号)填空:
两个氧原子: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2)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 ;: 。
(3)等质量的①O2;②CO2;③CO;④SO2中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填序号)。
(4)如下图所示,“○”、“●”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可能是氧化物的是 。
(5)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则:甲的化学式为 ;乙转化成丙的文字表达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二中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到了21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