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将C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将CO2通入到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提出猜想】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
⑴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___________________,C中__________________,D中水槽中的水部分进入烧瓶。
⑵小宁对小明的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利用方案A,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丽的改进方案是利用反应后的溶液来验证猜想,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_______________ | 猜想正确 |
【得出结论】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同步测试试卷: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题型:单选题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钾,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B.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加热
C. 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同步测试试卷: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题型:null
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它稍微受热就能快速分【解析】
NH4HCO3NH3↑+H2O+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碳酸氢铵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B. 加热碳酸氢铵时,白色固体会逐渐消失
C. 食品工业上常用碳酸氢铵作膨松剂
D. 碳酸氢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能提高肥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同步测试试卷: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题型:简答题
人类每年要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金属的用途与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題:
(1)如图所示,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划痕,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2)如图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根铜丝,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
(3)小亮同学想设计实验来比较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现有铁和铜两种金属,请你帮助他选择另一种药品完成实验。(写出药品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同步测试试卷: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题型:填空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人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可发生反应:Cu+2AgNO3=Cu(NO3)2+2Ag,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同步测试试卷: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题型:单选题
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Cu、Mn、Ni B. Mn、Ni、Cu C. Ni、Mn、Cu D. Mn、Cu、N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同步测试试卷: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题型:null
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 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