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1)课堂上老师曾经给我们演示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比分析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发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空气(氧气)的结论;
对比分析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发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结论.
(2)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某同学用同规格且光亮洁净无锈的铁钉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生锈的是甲(填“甲”、“乙”或“丙”);由此可知,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②实验丙中为什么要用“刚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使铁不能与氧气接触.
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活泼,但是铝的抗腐蚀性更强,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分析 (1)了解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并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2)①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有水参加;
②刚煮沸蒸馏水中没有氧气;
③根据铝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1)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并到达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空气接触,不能燃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空气(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空气接触,但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不能到这个温度,所以红磷不能燃烧.
故答案为:燃烧需要空气(氧气);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2)①甲中铁钉与空气和水共同接触,乙中没有水,丙中没有氧气,故甲表面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有水参加,二者缺一不可,故答案为:甲;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②实验丙中用“刚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是为了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使铁不能与氧气接触,故答案为: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使铁不能与氧气接触;
③通常情况下铝制品很耐腐蚀,这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故填: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点评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根据题意细心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实验室用此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为afgd(选填小写字母).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加热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H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B.
A.收集到更多的氧气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可通过铜丝上下抽动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AC(或AE)(选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
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④状态变化、物理变化.
A.①和②B.③和④C.只有③D.只有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用“Y”形玻璃管(如图)做下列实验,在Ⅰ、Ⅱ支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物质及进行相应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白磷、红磷;放入60℃水中;验证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B.25℃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饱和石灰水;放入5℃水中;验证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C.生石灰、熟石灰;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并滴入无色酚酞;验证两种物质都是碱
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分别同入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利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用燃煤取暖时,防止转化①的发生,应注意室内通风;
(2)转化②是工业炼铁的原理,用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能得到铁56t;
(3)在实验室中顺利完成转化③,应注意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合理即可)(写出一种);
(4)若一步实现转化④,加入的试剂可能是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今有A、B、C、D、E五种装置如下图所示.按下列要求回答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若用A的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
①所用药品可用暗紫色的KMnO4或白色的KClO3(用化学式表示);
②若要用B的发生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①实验室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选用B,收集装置选用C.(所选装置用其代号字母表示,下同)
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
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 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锥形瓶.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②③④(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后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关闭b,打开a,c.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硫酸钠;硫酸钠和硫酸;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图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 直接接触,铁制品除锈时不能 (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白色污染”是指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
D.吸烟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