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问题填空:
(1)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生成CO2、SO2和H2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2不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SO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而除去,而CO2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套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所得到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法)是→→ → (填写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溶液不褪色.
则A瓶的作用是;
B瓶的作用是;
C瓶的作用是 .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 , 可验证的产物是 .
(5)装置③中所盛放溶液是 , 可验证的产物是 .
【答案】
(1)C+2H2SO4 CO2↑+2SO2↑+2H2O
(2)④;②;①;③
(3)检验产物中有SO2气体;除去气体中的SO2;证明SO2气体已完全除尽
(4)无水硫酸铜粉末;H2O
(5)澄清石灰水;CO2
【解析】解:浓硫酸与木炭共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 CO2↑+2SO2↑+2H2O;生成CO2、SO2和H2O检验过程应为检验水蒸气→检验并除尽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碳;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可用于检验水;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CO2不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因此装置A中盛有红色的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因此检验二氧化碳前先除尽二氧化硫,装置B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而不除去二氧化碳,装置C中的红色的品红溶液是用来证明SO2气体已完全除尽的;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为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所以答案是:(1)C+2H2SO4 CO2↑+2SO2↑+2H2O(2)④②①③(3)检验产物中有SO2气体;除去气体中的SO2;证明SO2气体已完全除尽;(4)无水硫酸铜粉末;H2O(5)澄清石灰水;CO2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Na+、Cl﹣、NO3﹣
B.H+、K+、Cl﹣、HCO3﹣
C.Fe3+、Ba2+、Cl﹣、SO42﹣
D.K+、NH4+、Cl﹣、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水是很好的溶剂.图2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曲线上P点的含义是 .
②某温度下,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试管中,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图1所示的现象.则该实验的温度(填“>”、“<”或“=”)t°c.要使甲继续溶解,又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方法是 .
(2)自然界的水会混有各种杂质,用图3装置净化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3)为保护水资源,实验室的废液需要处理后排放,为减弱含硫酸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填字母号).
A.废铁钉
B.二氧化碳
C.熟石灰
D.碳酸钠
(4)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等作用.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Fe (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
C.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吸收,检验和分离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装置A(其中液体试剂足量)可以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首先打开活塞a,缓缓通入混合气体,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 为了检验该气体,将导管按c﹣d﹣e﹣f﹣g顺序连接,B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 发生反应的化学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中A和C两处用到澄清石灰水,其中A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3)装置C中还应进行的操作是;一段时间后,断开AB装置,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此时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
(4)现有36.5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2%,请计算所得氯化钙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