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 A. | 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
| B. | 制备Fe(OH)3: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
| C.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一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
| D. | 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试剂、方法 |
A | CO2 | CO | 点燃 |
B | Fe粉 | Cu粉 | 稀盐酸,过滤 |
C | MgCl2溶液 | 盐酸 |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D | FeSO4溶液 | CuSO4 | 过量铁粉,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图中: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B为氧化物,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和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E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两种原料。“—”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
(1)D和E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_。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A→B的化学方程式_ _。
②B→C的化学方程式_ _。
(3)物质F可以是_(具体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CuSO4、NaCl、Na2CO3
B.NaNO3、FeCl2、BaCO3
C.MgCl2、HCl、AgNO3
D.Na2SO4、KNO3、K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班同学用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 ,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凝,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 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乙同学 实验 |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 猜想(2)成立 |
丙同学 实验 |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 色 | 猜想(3)成立 |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 .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 (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 氢氧化钠 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