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6年4月22日,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政府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引领绿色发展的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
A. 焚烧小麦秸秆 B. 垃圾分类回收
C. 拒绝一次性筷子 D. 发展太阳能电池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O | CO2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B | Cu | Fe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C | CaO | CaC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KCl溶液 | CuCl2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往装置中装入药品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 。
(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可以选择B或C,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
(4)若用G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装满水,氧气应从导管 进。(填“c”或“d”)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已知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邦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该方法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
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2NaHCO3Na2CO3+X+C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的六种物质中,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填化学式)。
(2)在反应②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 。
(3)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t1℃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4)t1℃时,一小试管内盛有Na2CO3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Na2CO3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将多量的 (填物质名称)加入烧杯内的水中,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会逐渐溶解。
(5)当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请说明提纯的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没有晶体析出的_____溶液(填字母代号);
(3)在40℃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100g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氮气、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天然气 B.煤 C.酒精 D.石油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 。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