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根据图示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g,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失去电子
C.当X=8时,该微粒属于阴离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分析 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分析质子数、元素的种类等;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判断微粒属于原子还是离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也可以推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情况、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元素的周期数等.

解答 解:A、由镁的图示可知,镁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该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该说法错误;
C、X=8时,该微粒属于稳定结果,是氯离子,属于阴离子,故该说法正确;
D、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二者相等,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根据如图中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将50gKNO3放入100g10℃的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约为120g.
(2)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3)在20℃时,下列操作中,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
A.加入适量KNO3   B.加入适量水   C.加入10g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观察颜色C.灼热的氧化铜D.紫色的石蕊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一次实验中,老师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现象.请你参与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
经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X.
同学们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X;  猜想二:有X和HCl;     猜想三:有X和NaOH;    
【实验探究】
(1)小红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三不成立.
(2)小君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摘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认为猜想一成立.甲组同学认为小君同学的判断不科学,理由是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稀盐酸时,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小兰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摘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由此断定猜想二成立.
【实验拓展】
请你用与(1)至(3)不同类别的试剂,设计另一种方案验证猜想二成立.
实验操作:取烧杯中的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固体;现象: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江苏省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以来,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下列行为有利于“清水蓝天”工程实施的是(  )
A.加大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B.加强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遏制水体营养化
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图:表示用Mg(OH)2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变化的情况
B.
图:表示水电解过程中的气体的质量关系
C.
图:表示向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图:表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氧化铁:FeO
B.纯碱的化学式:Na2CO3
C.正二价的镁元素:Mg+2
D.铝与盐酸的反应:Al+2HCl═Al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届“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就业”.
(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①A图所示的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填名称).
②B图所示的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
③C、D图所示的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氧气的浓度.
④E图所示的是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升温,使铜片上白磷达到着火点、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2)若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配制11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50mL.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均倒入烧杯中.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俯视,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用量筒量取水.
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④装瓶并贴上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3Cu+8HNO3═3Cu(NO32+2X↑+4H2O,求X的化学式为NO
(2)a C3H6+b O2═c CO2+d H2O 找出a、b、c 之间的关系a:b:c=2: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