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课上,同学们对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相关的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③氢氧化钠[化学符号为NaOH]与氢氧化钙[化学符号为Ca(OH)2]的化学性质相似,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
【假设与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实验I:定性检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O2和水蒸气.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Ⅱ:定量测定呼出的气体中N2的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止水夹a~f.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500mL.收集500mL气体.
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D中液体为475m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D中的液体部分进入C中,D中剩余液体为400mL.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且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
 
(填字母序号).
A.不能与白磷发生反应             B.难溶于水
C.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E.无色无味的气体                  F.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2)若上述实验所测O2的体积分数偏小.结合实验具体情况分析其可能原因是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设计方案并实验】实验I:根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支持燃烧,水蒸气遇冷凝结分析.
实验Ⅱ:
(2)实验记录:③向A中充气会使液体被重新压回B中,从而将气体排放到C中,而其中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④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⑤白磷燃烧要消耗氧气,从而会使C装置中的压强变小,而使D中的液体倒吸入C装置中,可以据此填空;
数据处理:根据各步骤所消耗的气体来计算,并完成解答;
【实验反思】(1)根据实验过程所设计的物质及反应条件来判断氮气的性质;
(2)根据气体受热膨胀的知识点来解答该题.
解答:解:【设计方案并实验】实验I: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支持燃烧,所以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集气瓶中的蜡烛能够继续燃烧;
水蒸气遇冷凝结,所以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干冷的玻璃片上有水雾.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
燃着的蜡烛能够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干冷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Ⅱ:(2)实验记录:③关闭b向A装置中通入气体,则会使A中的液体被压入B装置中,从而使B中的液面上升,而使B中的气体被压入C中,所以在C导管口会发现有气泡冒出,由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由于二氧化碳要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大部分气体不会发生反应而滞留在C装置中,将C装置中的液体压入D中;
④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反应的方程式是:4P+5O2
 点燃 
.
 
2P2O5
⑤白磷燃烧要消耗氧气,从而会使C装置中的压强变小,而使D中的液体倒吸入C装置中,是C装置中的液面上升;
数据处理:根据将气体鼓入C装置后气体体积减少了25mL可以知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而白磷燃烧后气体体积剩余了400mL,结合气体的性质可以判断出这400mL气体为氮气,被消耗的体积为75mL,即氧气的体积为75mL,进而可以求出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400mL
500mL
×100%=80%,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75mL
500mL
×100%=15%,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25mL
500mL
100%=5%;
【实验反思】(1)根据实验过程中所接触的物质及反应条件可以知道,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并且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选ABCD;
(2)如果C装置没有完全冷却即打开止水夹f,则会由于C中温度较高气体受热膨胀,而使D中液体进入到C中减少,D中剩余液体大于400mL,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会偏小.
故答案为:【猜想与实践】(2)玻璃片表面有一层水雾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关闭止水夹a~f.\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500mL.收集500mL气体.
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至最高,C中左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C中液面下降,液体沿导管流入D中,D中液体为475m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4P+5O2
 点燃 
.
 
2P2O5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D中液体倒吸入C瓶中,C瓶中液面上升,D中剩余液体为400mL.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且氮气的体积分数为80%
实验反思(1)ABCD;
(2)如果C装置没有完全冷却即打开止水夹f,则会由于C中温度较高气体受热膨胀,而使D中液体进入到C中减少,D中剩余液体大于400mL,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会偏小.
点评:熟练掌握二氧化碳、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根据题给的实验流程分析各步骤所发生的反应或变化,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很浓
B、饱和溶液升温时,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含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的溶剂后一定会析出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下列以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一人吸烟,满屋烟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低温、加压把空气变成液态--气体分子变小
C、NaOH、Ca(OH)2溶液都使无色酚酞变红--这两种溶液中都有OH--
D、CO能燃烧,CO2能灭火--分子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室内装修导致的室内污染物之一是苯(C6H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B、每个苯分子中有12个原子核
C、C6H6是保持苯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苯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初三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一系列探究性实验,简要过程如下:
实验一:把装有蓝色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小铁钉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如图1).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倒,使两种物质混合并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再把小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发现天平仍然平衡.
实验二:在装有稀盐酸的锥形瓶口部套上一个气球(气球内预先装有适量碳酸钠粉末)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并用砝码平衡(如图2)取下锥形瓶将气球内的碳酸钠加入瓶中与盐酸反应,此时气球鼓起.再将该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内,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如图3).同学们又将实验二重做了几遍,结果一样.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一证明了
 

(2)写出实验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二的结果能否推翻实验一所得出的结论(填“能”或“不能”).如果能说明为什么,如果不能,则请简单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口和橡胶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了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将白色粉末放于水中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2)将无色酚酞滴入步骤(1)形成的无色溶液中溶液颜色变红该溶液呈
 
(3)在步骤(2)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并在试管口放一根燃烧的火柴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燃烧的火柴熄灭了溶液中含有
 
离子;
白色粉末中含
 
(填化学式)
完成步骤(3)中相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活就是一本化学教科书,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便可发现化学无处不在,探究其乐无穷.根据下列现象请说出空气中含有物质:
(1)把一瓶冰汽水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瓶外壁有一层水珠出现.
 

(2)煤气、木材、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
 

(3)澄清石灰水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若为原子,则X=
 
,元素名称为
 
(填元素符号名称),若该微粒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X=
 
,符号为
 
;该微粒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
 
,符号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操作图,试回答: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2)该图中存在的两处错误,请指出.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