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宁波,29题)A~E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棒变黑。它们的反应转化关系 如图所示(图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金属单质B的化学式是 ;
(2)金属铁与蓝色溶液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浙江宁波,37题)2011年5月15日是我国第18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我市总体碘营养处于正常水平。其中有数据显示:1995年开始推广加碘食盐前,我市儿童尿碘(每升尿液中 碘的含量)平均水平为81.2μg/L,而到2009年和2010年,这一数据分别达到216.3μg/L和179.0μg/L(世界卫生组织的尿碘标准为100~300μg/L)。
(1)与1995年前相比,近年来我市儿童尿碘的平均水平 ▲ (填“升高”或“下降”)了;
(2)碘盐是指加有碘酸钾(KIO3)的食盐。目前我市每100g碘盐中含碘酸钾的平均值为5.06mg。某研究小组称取某食盐样品100g溶于水,加稀硫酸和足量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测得生成碘单质的质量为3.81mg。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盐样品是否达到我市含碘酸钾的平均水平;(保留两位小数)
(3)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人量以6g为宜。若我市成年人每天摄入碘盐的质量为6g,含碘酸钾量以我市平均值计算,则成年人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是多少mg?(保
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六 化学方程式计算(一) 题型:计算题
(2011年浙江宁波,37题)2011年5月15日是我国第18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我市总体碘营养处于正常水平。其中有数据显示:1995年开始推广加碘食盐前,我市儿童尿碘(每升尿液中 碘的含量)平均水平为81.2μg/L,而到2009年和2010年,这一数据分别达到216.3μg/L和179.0μg/L(世界卫生组织的尿碘标准为100~300μg/L)。
(1)与1995年前相比,近年来我市儿童尿碘的平均水平 ▲ (填“升高”或“下降”)了;
(2)碘盐是指加有碘酸钾(KIO3)的食盐。目前我市每100g碘盐中含碘酸钾的平均值为5.06mg。某研究小组称取某食盐样品100g溶于水,加稀硫酸和足量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测得生成碘单质的质量为3.81mg。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盐样品是否达到我市含碘酸钾的平均水平;(保留两位小数)
(3)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人量以6g为宜。若我市成年人每天摄入碘盐的质量为6g,含碘酸钾量以我市平均值计算,则成年人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是多少mg?(保
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六化学方程式计算(一) 题型:计算题
(2011年浙江宁波,37题)2011年5月15日是我国第18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我市总体碘营养处于正常水平。其中有数据显示:1995年开始推广加碘食盐前,我市儿童尿碘(每升尿液中 碘的含量)平均水平为81.2μg/L,而到2009年和2010年,这一数据分别达到216.3μg/L和179.0μg/L(世界卫生组织的尿碘标准为100~300μg/L)。
(1)与1995年前相比,近年来我市儿童尿碘的平均水平 ▲ (填“升高”或“下降”)了;
(2)碘盐是指加有碘酸钾(KIO3)的食盐。目前我市每100g碘盐中含碘酸钾的平均值为5.06mg。某研究小组称取某食盐样品100g溶于水,加稀硫酸和足量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测得生成碘单质的质量为3.81mg。通过计算判断该食盐样品是否达到我市含碘酸钾的平均水平;(保留两位小数)
(3)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人量以6g为宜。若我市成年人每天摄入碘盐的质量为6g,含碘酸钾量以我市平均值计算,则成年人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是多少mg?(保
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填空题
(2011年浙江宁波,32题)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组别 |
时间/min |
铁/g |
活性炭/g |
空气湿度/% |
水/mL |
上升温度/ |
1 |
30 |
1 |
0.6 |
70 |
0 |
10.7 |
2 |
30 |
1 |
0 |
70 |
0 |
0 |
3 |
30 |
0 |
0.6 |
70 |
0 |
0 |
4 |
30 |
1 |
0.6 |
40 |
0 |
4.2 |
5 |
30 |
1 |
0.6 |
40 |
2 |
11.5 |
(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 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 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