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表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A.B.C.D.

分析 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故A错;
B、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B错;
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至平衡,现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入10g碳酸钙,向另一只烧杯中投入适量Al片,要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投入Al片的质量为6.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某化学反应小组的同学去了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量锌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固体B.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Zn+CuSO4=Cu+ZnSO4
(2)铜、锌、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铁、铜
(3)关于滤液A所含溶质的猜想中,不合理的是④(填写序号).
①猜想一:只有硫酸锌;                       ②猜想二:硫酸锌、硫酸亚铁;
③猜想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         ④猜想四:硫酸锌、硫酸铜
(4)设计简单实验,确定“猜想2”对应的固体成分用磁铁吸引,有黑色粉末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与少量铁的混合物,若没有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研究发现,油炸薯条等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关于丙烯酰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是43
C.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7%
D.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5: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  )
A.CuB.CuOC.FeOD.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④集气瓶.
(2)实验室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装置代号),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一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是C(填装置代号),选用这种收集方法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可以表示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代号).
(4)某同学在收集完一瓶气体后,想证明该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5)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用的收集装置是D(填字母).
(6)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甲烧杯酚酞试液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作比较.
(2)改进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B、C试管中酚酞溶液变红,且C试管中的要快些;
(3)由此又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水资源: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
B.化学与健康:人体缺乏维生素B--引起坏血病
           铁、锌、钙元素--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C.物质鉴别:硫酸钾和硫酸铵--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D.食品安全: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
         黄曲霉素(C17H12O6)--属于有机物:霉变后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加热后可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金属铬(Cr)外观上与镜子正面相似,可以镀在某些金属的表面,如有些教室的门把手或水龙头都镀铬从而很好地保护内层的金属.金属铬加热时能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铬Cr2(SO43、水和一种大气污染物,金属铬还能把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其导电性比铝弱.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金属铬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①2Cr+6H2SO4$\frac{\underline{\;\;△\;\;}}{\;}$Cr2(S043+3SO2↑+6H2O;铬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为分别为②0,+3;
(2)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是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导电性,其导电性比铝弱;
(3)水龙头镀铬的具体原因铬的硬度比铁大,耐磨,美观又防锈,可以延长水龙头的使用寿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来研究CO2 与NaOH 固体的反应.A 中盛有稀盐酸、B 中Na2CO3 固体,C 中NaOH 固体.

(1)步骤1:打开K1,关闭K2,将A 中溶液滴入B 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你认为气球没有明显变瘪的原因是一开始气球内充入的是原装置内的空气,所以不会被氢氧化钠吸收.
(2)步骤2:发现问题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打开K2,关闭K1,将A 中液体滴入B 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上述操作的目的是确证装置内原空气已经排出.
(3)步骤3:重新实验后,发现气球明显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与固体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为证明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有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下列实验,请你对他们的做法进行分析:
①甲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酚酞溶液,结果溶液变红,他通过此现象判断氢氧化钠没反应完.你觉得他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不正确,因为如果生成碳酸钠的溶液也是碱性的.
②乙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少量盐酸,结果没发现有气体逸出,因而他判断没有碳酸钠生 成.你认为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盐酸量太少,先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
③丙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氯化钙溶液,结果溶液变浑浊,他通过此现象判断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你觉得他的方法合理吗?请说明原因不合理,也许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微溶的氢氧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