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霾是由粉尘和直径小于2.5微米的PM2.5等复杂成分组成,雾霾属于混合物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人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时放出能量,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D.化学肥料[CO(NH2)2、KH2PO4等]的叶面喷施,提高了化肥的使用效率,其中 KH2PO4属于复合肥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F2 B.O2 C.SiH4 D.SiF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焚烧废旧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B.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C.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D.将草木灰和碳铵混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燃烧匙内盛有足量的红磷。
(1)点燃后瓶内出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过一会儿,打开止水夹又会出现的现象是 。
(3)本实验的结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B. 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C. 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D. 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自已设计的装置(如图装置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装置一 装置二
(1)测量实验需要的具支试管的容积。
(2)在干燥的具支试管中装入铜粉,塞上橡皮塞。用瘪气球密封试管的支管口。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有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皮塞中,根据酒精灯高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
(4)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室中如何测量该具支试管的容积?
②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 ,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③假设具支试管的容积为50ml,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20ml,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6ml,则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为 ml。由此可得实验结论
④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b、注射器中预先不留一定体积的气体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反应停止试管冷却后,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
⑤若将装置一改成装置二,装置二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
(3)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并填写相关的空格:
①碳酸氢铵受热易“失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镁带在空气中在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上述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用序号填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