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为黑色粉末,C、D为无色气体,B与D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C,B和C都能与A反应生成D和一种红色固体E,其中D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沉淀F。
(1)根据上述现象,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D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从性质和变化角度看:水通电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正极产生5mL气体时,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mL。
(4)从水的重要性来看,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请你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A.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B.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C.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图中共出现三种分子
C.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D.参加反应的“”与“
”分子的个数比为 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达到回收利用、节能减排,学校化学社团成员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中的金属A是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操作②中的金属B是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在该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现象是_____。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_____(填标号)。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字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 39.92 | 59.84 | 79.80 | 99.80 |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对各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
a.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装置C可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c.用D装置收集CO2时,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收集满
d.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必须在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
(2)氨气(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得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编号),不能用D、E装置收集氨气的原因是_____;用F装置收集NH3时,NH3从_____端进入(填“a”或“b”);
(3)F装置还可用于气体的净化,若用F装置干燥H2,则F中应盛装的物质是_____(填物质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铁在空气中生锈条件后,小明和小红对铜在空气中生锈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铜锈是绿色的,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铜绿加热能分解生成常见的氧化物。
[猜测]小红猜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有关:①CO2 ②O2 ③N2 ④H2O
小明认为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几天后观察到,A试管中铜片在水面附近有绿色物质,B、C、D试管中铜片均无明显现象。请帮助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有关;
(2)上述实验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说明铜生锈与氧气一定有关。
[实验反思 ]通过学习, 他们认为铁和铜在空气中更易生锈的是铁。
[探究拓展]设计实验探究铜绿受热分解的生成物是什么:
(3)若有CO2生成,检验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生成物中有氧化铜,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是科学工作者应秉持的工作方式,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的角度:空气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O”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填微粒符号)。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填号)。
(3)从变化的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8℃。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余约1/10体积,其上要成分是_____(填名称)。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有_____(填标号)。
A 禁止燃烧秸秆,将秸杆转化为生物燃料
B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 使用无氟冰箱、空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